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冷峻的良心”。奥威尔在他的传世名著《一九八四》中,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达到顶峰的可怕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思想自由是一种死罪,独立自主的个人被消灭干净,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受到严密的控制。掌握权力的人们以追逐权力为终极目标,对权力顶礼膜拜。奥威尔以政治寓言的形式犀利地批判了被掩盖在社会主义名义下的极权主义,讽刺了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者。因此,《一九八四》这部作品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本文以新历史主义批评为理论指导,对《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意识进行解读。新历史主义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于英、美两国,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有史蒂芬·格林布拉特,蒙特罗斯,海登·怀特。另外对于新历史主义批评影响较大的还有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该学派把文本的研究和语境的研究结合起来,主张文学与历史并重,认为文本与历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将文学研究回归到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目的之一是重塑文本与产生文本的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其主要论点在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由于之前关于奥威尔的解读多注重于政治角度,新历史主义为解读奥威尔的反极权主义小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奥威尔洞悉人类的境遇,却并不放弃对人类温暖的爱意。他的悲观主义和绝对批判精神使得他在自己的时代里难以得到准确的解读,然而在后现代社会的语境下,藉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之光可以触及到奥威尔的灵魂。《一九八四》中所体现的“文本的历史性”,主要集中在其反极权思想主题。该作品的创作主要来源于奥威尔独特的亲身经历与对社会的观察,小说通过虚构的政治寓言,真实地反映了二战后社会萧条,极权主义思想开始兴起的社会现状,为后世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反极权主义的警告。奥威尔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反英雄人物形象温斯顿,通过描述其对极权政府的反抗最终毁灭的过程,表明对极权主义的反抗态度,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意识与对自由的向往。《一九八四》中也体现了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历史作为文学是一种文本,一种叙述,一种语言上的建构,能够不断地被讲述,因此历史是主观的,虚构的。阐述《一九八四》的反极权主义语言观,可以揭示反极权思想在作者创作中所体现的解构策略。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创造了“新语”,即极权主义统治的语言系统,反映极权主义通过语言来控制思想的目的。在叙事策略上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体现极权主义世界的荒诞与悲惨;同时,用全知视角描述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身历其境地感受到极权主义压抑恐怖的氛围。小说通过后现代写作技巧展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图景,体现出作者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美学观,对当时社会主流的话语权力构成了某种程度的颠覆与解构。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一九八四》反极权主义思想,揭示了奥威尔的文本不仅仅反映他所经历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他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历史;他将政治写作作为一门艺术,在小说中反映社会的真实,其颠覆传统的语言策略升华了文本的意义,体现了他反极权主义的创作思想,在人们心中敲响了新时代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