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利用效益及其区域差异——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一国经济无论怎样的高度发达也改变不了“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的古训,耕地对实现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取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时期。2004年我国GDP高达13.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位居世界第7位;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也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提高到2003年的40.5%,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45%和65%(张新安、刘丽,2005)。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耕地资源的快速消耗。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由近十年的高点1995年的13111万公顷,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最低点12244万公顷。同时,与此相伴的是日益严重的耕地污染与退化、耕地的低效利用、利用过渡和利用不足同时并存。在目前我国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尚未发生显著改变之时,耕地面积减少就成为当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近几年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与三农问题的压力不但使粮食播种面积直线下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较大的减少,而且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我国粮食总产降至十几年来的最低点2003年的4.3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产量也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333公斤。可见耕地数量与利用结构的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动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可见,我国未来粮食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数量问题仍很严峻,到2030年我国将新增3亿人口、粮食消费将新增1.2-1.5亿吨,城市人口将新增4亿,使全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6.4-8.0亿吨,较现在的水平提高28%—60%(王志敏、李立军,2002)。因而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对有限且不断减少的耕地资源实行内涵挖潜、提高耕地利用效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短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理论支撑下进行的,本文耕地利用效益的研究是在广泛地探讨了相关理论与耕地利用效益研究的内在联系基础上进行的。如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耕地资源也是有价值的,不但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环境价值、使用价值、社会价值和选择价值等,因而其利用效益具有研究的意义;景观生态理论告诉我们,耕地资源的利用必须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统一,才能保 障耕作景观的稳定性和景观生态功能等。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服务于研究目的。因此,面对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评价对象——耕地来说,必然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体指标较全面评价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状况,本文正是在这些基本理论的指导之下尝试性地提出了具有层次结构特征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详见图4-3),从而建立了在一定理论支撑下的耕地利用效益问题研究的实证平台,并且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将这一指标体系用于实证,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山东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呈明显区域分异特征与变化态势:生态效益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主要的粮食产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善,生态效益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鲁中以东地区(发达或沿海地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一步恶化;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的中东部地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下降,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但鲁西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上升,鲁西南走向了反面;社会效益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和鲁东沿海地区,但鲁西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上升,而鲁东地区则呈相反方向的变动趋势。与此同时探讨了其中的政策含义: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利用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改善生态效益防止随经济快速发展出现进一步恶化,并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维持较高水平的社会效益;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说应在保持现有较好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科学施用农药与化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其生态效益有所提高;同时继续实行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农业支持政策,使其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和实现国家宏观粮食安全目标;同时鉴于粮食主产区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经济效益而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因此政府部门应把农民调减粮食播种面积的幅度控制在国家粮食安全宏观目标允许的范围之内、有效避免不同区域农业和粮食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实现粮食直补政策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本文根据研究中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政策建议:①建立与完善耕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耕地利用规模效益;②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③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利用长期效益;④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⑤增加耕地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耕地生产潜力;⑥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旱涝保收指数和耕地生产潜力,以期改善和提高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这不但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且还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的供养能力。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第1章导论,主要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等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2、3、4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相关基础理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内容; 第三部分包括第5、6、7章,主要是根据以上的基础性研究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对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益总体评价、耕地利用效益分区研究、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及其变化特征分析等内容; 第四部分为第8章,主要探讨耕地利用经济效益与耕地利用结构、与粮食安全的关系问题,并揭示出其中的政策含义; 第五部分内容包括第9章,主要的结论和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多媒体作为一种优异的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新型教学的重要手段,必须要积极地运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而英语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科目,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赏识参与,重在实践,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
随着农村留守幼儿的越来越多,作为农村幼儿园,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关爱应该越来越来引起重视.现就农村幼儿园教师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幼儿,谈谈自己的看法.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
高中物理课程是一门重在实验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
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优化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的优化,使我们一线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加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各个学校教师关注的问题,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都是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利的因素。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出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开启学生学习智力的重要学科,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政府提升履职能力、推动管理创新、优化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路径,创造了新的空间
政治是高中文科中的一门科目,随着近年来政治高考题的命题方向与时俱进,高考政治出题方向越来越多样,常常让人猝不及防.所以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我们教师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