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化”建构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元代杂剧的“压卷之作”,王实甫《西厢记》(以下简称《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现代学者赵景深在《明刊本西厢记·序》中把《西》及《红楼梦》合称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可见,《西》的经典性颇具代表性。然而,另一方面,关于《西》的经典性研究,大都顾恋“大传统”层面上譬如高雅的审美形态层面上的内容,而疏于关注创作活动本身因“小传统”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文本话语方式民间化转向的这一独具“意谓”的美学特征。文章认为,《西》的审美选择,通过解构和建构方式对何为经典做了当下性回答:一方面通过对俗文化即民族民间话语的认同方式,表明《西》的话语取向趋于对民族文化原点(指本体意义上的基点)的顾恋与皈依;另一方面,正因为从民族民间话语模式出发,《西》的艺术主张才得以张扬:打破、甚至颠覆文学传统话语方式的权威性,以平等的方式和受众展开最大张力的对话。值得关注的是,正是在这意义上,《西》的理论举张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精神互为通约,一理相袭;而这亦为当下文学理论建构以及关于何为文学经典性问题讨论提供了借鉴和反思。全文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从《西》形成的具体语境角度出发,指出《西》在文化表现上由崇拜官方化话语转向对民间化话语的认同;(二)围绕《西》的经典性与狂欢化诗学意味的关系展开分析,指出《西》中隐含的“狂欢化”诗学特点及内涵;(三)探讨《西厢记》经典的形成、延续以及文化原点的回归,指出经典是一个建构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原点皈依的过程。(四)结语:分析《西》形成具有世俗化经典意味这一过程,藉以反思当前文化语境下经典作品出现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从 2 0 0 2年第四季度到 2 0 0 3年上半年 ,新造船市场出现了船东踊跃订造大型集装箱船的火爆场面。本文对集装箱船建造市场复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韩国船厂在大
五言排律作为唐代省试诗的载体,在唐代有着重要地位。科举省试诗促进了五言排律的发展。通过逐首分析《全唐诗》存诗一卷以上的241位诗人的2377首五言排律的声律,可以得出初
文学批评的实践性品格就是文学批评以文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指导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为目的的一种品格,其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要求文学批评以文学实践为研究对象,
医学英语人才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是我国医学事业走向世界,开展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途径与方法。近年来,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逐渐变为一种获得经济收益的手段,受到
1930年代的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位居世界第五大城市。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上海以其繁华时尚、充满现代活力而闪耀着现代性的光辉,吸引着后人去建构对它的现
罗隐(833-909)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文数量多、质量高,颇具研究价值,但是却一直受到后世冷落,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对罗隐的研究越来
为改善聚醚共聚乙酰胺涂层的防水透气及力学性能,将采用St ber方法制备的无机颗粒与强疏水性的聚醚共聚乙酰胺高分子材料有效复合,制备出高性能的有机/无机复合防水透气织物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而且是唯一一部元刻本杂剧作品集,收录了元代二十余位剧作家的三十种剧作,此书没有经过明代人的改动,保留了元代杂剧的原始面貌,是研究元代语言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
30年来中国经济市场化转轨过程的实质是政府放松对非国有部门的管制,通过政府主导的分权化和市场化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然而,这种模式在带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