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单独作为骨移植材料应用于骨量不足的种植区及颌骨缺损中,初步观察PRF促进骨组织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量不足的即刻种植修复患者5例,上颌窦提升病例5例,颌骨囊肿患者4例。术前抽取肘静脉血10-40ml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中,立即以3500转/分,离心15分钟制成PRF。常规口内及口周颌面部消毒、铺手术巾,术区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液行局部浸润麻醉,牙槽嵴顶做梯形切口,沿切口剥离牙龈,全层翻起黏骨膜瓣,暴露牙槽嵴顶和颊侧骨面,去净骨面粘连的软组织和肉芽组织。球钻定位后用先锋钻沿预定方向钻入,根据种植体直径情况逐级扩大,植入种植体。于骨缺损处放入PRF。如果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达到25Ncm以上,就放入愈合基台;如果初期稳定性不足25Ncm,则放入覆盖螺丝。囊肿摘除术后,将PRF植入骨缺损区。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记录软组织瓣的愈合情况,有无感染;拍摄牙片以了解填入PRF部位的骨改建情况及与种植体骨结合情况,以术后即刻拍摄的X线片为观察基点,将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X线片与之对比,观察PRF植入区骨质的变化。检查种植体及上部修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牙龈情况、患者对修复体的咀嚼功能及美观的满意度。结果:种植体无一例松动脱落,留存率为100%。术后未出现明显疼痛症状者5例,仅有轻微疼痛者最多,达8例,1例囊肿伴感染者疼痛较重;术后7天口腔粘膜瓣颜色无异常,无明显水肿,达到初期愈合者共13例,仅1例上颌窦提升的患者术后眶下区肿胀,2周后恢复正常。随诊6月,患者均完成上部修复,对修复效果满意,其中单冠4例,固定桥7例。种植体均可承受35Ncm扭矩,行使功能皆良好。未发现术后并发症。与术前X线对比显示: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增高,所有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对于种植体周围较小的骨缺损和上颌窦提升病例,新生骨均能充满腔隙且种植体稳定;对于颌骨囊肿刮治后残留的较大的骨腔,单纯使用PRF可以促进新骨从四周向中央生长,但短期内不能完全充满骨腔。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分析显示,新生骨充填原骨缺损区,但此时新生骨质密度低于周围骨质;术后6个月骨密度进一步增高。结论:本临床观察证实了PRF促进组织再生的效果。单纯应用PRF作植骨材料,不仅可以加快种植体周围较小骨缺损的修复,对较大骨缺损中的骨再生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PRF作为一种简便、安全、价廉的骨移植材料,在颌骨缺损修复再生中的效果可靠。PRF的应用避免了取自体骨的痛苦和使用人造骨的弊端,扩大了种植手术的适应症。但PRF促进骨再生的远期效果及与其他材料的联合应用的效果还有待研究。
其他文献
合理有效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会促进家庭财富增值、提高消费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法律法规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因素影响了居民对资产进行有效配
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风险。方法以检索式“‘Carotid stenosis’/exp OR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exp OR‘Cerebrovascular disease’/exp AND‘Corona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
乡土景观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当地人为了生存和生活,依据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族信仰,去理解、顺应、利用他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建立一种新的人地空间格局关系,是当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非肯定的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必要方法。教师只有掌握批评艺术,才能做到通过批评保护学生自尊,促使其自立。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日益迅猛,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地区之间,已逐渐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间贸易的主要形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集
海产品中的软体类动物引发食物过敏的现象越来越多,其主要的过敏原是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临床数据显示不同来源的原肌球蛋白可能发生交叉反应,但引发过敏的能力和症状也
背景: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肠道由于接触抗原的表面积最大并且免疫细胞数量较多,因而被认为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全身约70%的免疫细胞存在于肠道,且肠道黏膜面积庞大,每时每刻都要
<正>近日,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宣传六月二十一日拍卖《也是集——钱锺书书信手稿》一事,再次引起舆论热议,杨绛女士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回想去年九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
<正>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Ohlin)在他1933年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总是趋向于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最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