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卫星DNA标记的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_lo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et Duso(膜翅目:细蜂总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专性内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在自然条件下,寄生率可达80%以上,故而在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由于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的寄主—刺槐叶瘿蚊在欧洲和亚洲迅速传播,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与其寄主一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寄生蜂最初由Buhl和Duso于2008年通过研究来自意大利、日本和捷克的标本材料而定为新种并命名的。此后,在欧洲和亚洲刺槐叶瘿蚊入侵的其它国家与地区相继发现了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2010年,我国在刺槐叶瘿蚊首次发现的地方—秦皇岛市也发现了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了解物种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有助于认识其不同种群遗传分化和基因流状况,以及种群系统发育与进化关系,从而为探讨其起源、传播扩散历史和途径奠定基础。本研究运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22个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种群遗传结构与种群遗传变异特征,得出结论如下:(1)首次摸清了我国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分布区域。通过在我国17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细蜂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大致为北纬26°35.451′-43°53.482′,东经103°51.816′-125°15.969′,海拔4-1097m,与其寄主刺槐叶瘿蚊的分布范围十分相似,包括华北、东北、华中北部、华南北部、西南北部及西北东部地区。(2)运用二代测序(NGS)技术,通过扫描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线粒体基因组,获得了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上十万条包含微卫星位点的序列,最终通过个体多态性验证,筛选出37对多态性良好的微卫星位点引物,其长度范围为147-442bp,平均长度为261bp,等位基因数2-8个,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96和0.04-0.70,等位基因频率在0.13-0.50之间。这些多态性位点的成功挖掘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通过上述37对多态性良好的微卫星位点引物对我国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22个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22个种群在其中的26个微卫星位点上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数(Na)为1-9,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00-4.10之间,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24-0.78,期望杂合度(He)变化范围在0.01-0.62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3-0.75,表现出高度多态性。(4)经UPGMA分析显示,我国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种群聚为四大类,从分支情况来看,虽然就全国地理分布而言,整体上并未发现明显的聚类规律,原因可能在于其在传播扩散过程中受频繁的贸易活动等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不同地理分布的种群之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但是,从局部分布区来看,我国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种群已出现了地理分化,其中丹东(DD)、营口(YK)、大连(DL)和秦皇岛(QH)渤海湾区种群聚为一支,成都(CD)、天水(TS)、银川(YC)西南部内陆种群聚在一支,长春(CC)和沈阳(SY)东北地区种群聚为一支,东营(DY)、郑州(ZZ)、青岛(QD)、泰安(TA)相近地区也聚为一支。
其他文献
预制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C)箱梁目前广泛应用在桥梁工程中,但是,在桥梁的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材料使用性能的退化、汽车超载和环境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开裂损伤。为分析开裂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梁结构的静、动刚度,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缩尺混凝土模型刚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但由于材料构件特性和尺寸效应的影响,缩尺模型试验不能完全取代足尺模型试验,并且对于在役开裂损伤的足尺装配式预应力混
风致振动一直是桥梁设计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国内外对于桥梁风振的研究也不断走向精细化。Davenport准定常理论作为桥梁抖振分析的基础,通过气动导纳以及自激力修正来考虑桥梁
二次供水设备是建筑加压供水系统的核心组件,也是建筑机电设备节能优化中应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应用新思想,探索新方法,推广新技术,充分挖掘二次供水系统节能潜力,有效提升二次供水系统能效水平,是一项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课题,也对构建绿色节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二次供水系统运行优化进行三方面研究,以提升其能效水平。首先,剖析二次供水系统中各耗能环节能量传递关系,给出
材料早期缺陷和损伤的检测对工程事故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材料的微小缺陷和损伤如微裂纹、复合材料分层等,由于在其产生初期对材料的整体性和刚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传统的结构健康监测(SHM)方法可能无法及时准确地检测识别。而非线性超声方法(如高阶谐波、亚谐波、调制成分等),由于其依靠材料缺陷带来的非线性弹性行为来进行识别,对这些微小缺陷和损伤十分敏感。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材料的缺陷都有其特定的局
基于云计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基于教育云平台的在线教研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它以研究和解决在真实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
原子核是一个复杂的多粒子量子体系,人们对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尚未了解透彻,现有核力多数为有效的唯象模型,模型参数大多是根据已掌握的核力的知识和原子核的基态性质拟合确定的。因此,对于原子核性质的研究,可用于衡量模型及其参数。巨共振是原子核的一种低能集体激发模式,它能提供大量核结构的信息,对于原子核巨共振的研究可帮助人们深入认识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独立粒子模型,以Skyrme-Hartre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行业正在面临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为了解决两大难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必然趋势。驱动电机控制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本文以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PMSM-DTC)为研究对象,基于DTC系统,拓展了新的预测控制策略。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种常见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结合数学模型以及DTC的基本思想,通过各
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水平逐年增大,使得交通运输业成为节能减排的短板行业之一,如何推进交通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成为我国实现低碳经济方式转变的焦点问题。作为交通大国,我国正面临着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运输结构不尽合理、绿色交通治理体系不尽完善等问题,交通运输业与有限的环境容量之间矛盾逐渐凸显。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发展绿色低碳化交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特征和
荧光和磁共振双模态成像是生物学研究领域新兴的检测手段。传统的双模态探针主要以重金属作为发光及磁共振信号源,而重金属的释放可能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构建非金属荧光/磁共振双模态纳米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碳点因其良好的荧光可调能力、高生物相容性及强抗光漂白性等特点,是替代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等发光材料的理想材料。目前,双模态成像碳点多含有钆等稀土金属。寻找一种策略减少重金属掺杂量,降低材
磨机内磨球因非正常失效造成磨矿效率下降,磨矿成本升高,解决磨球非正常失效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意义。针对2BΦ110mm磨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磨球非正常失效问题,开展了磨球非正常失效分析和讨论。失效分析结果表明,2B磨球非正常失效直接原因是高碳磨球钢淬火前奥氏体晶粒粗大,淬火转变为粗大针状马氏体和少量其他组织,导致磨球的冲击疲劳寿命降低;2B磨球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是导致磨球开裂的间接原因。在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