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1995年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试点,至今已经经历了20年的时间。2008年,大学生村官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在全国推广,开创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新篇章。大学生村官为广大农村地区带去了知识与活力,他们在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带领农民创业致富、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不断推进,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争论越来越多,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村官身份合法性缺失、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严重、大学生村官长期从事边缘化工作、激励措施的不完善、考评工作的相对滞后、聘任到期后的出路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政策设计本身的原因,也有政策执行的原因。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分析和研究,弄清是什么、找出为什么、明确怎么办,对大学生村官计划今后的走向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首先从公共政策基本特征入手,对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内容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在政策文本的设计上存在目标不明确、优惠政策不稳定、任职合法性缺失、选聘过程显失公平以及价值导向存在矛盾等五个问题;然后进一步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培训过程形式化、从事工作边缘化、物质激励均等化、管理主体多头化以及出路不够人性化等五个问题;接着以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参考,从政策本身、目标群体、执行机构、环境因素以及政策执行者和受政策实施影响互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政策本身设计不够完善、目标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政策执行机构的缺位、社会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认识上的分化、有关部门与大学生村官之间行为调适不畅等五个原因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最后笔者提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优化完善要正确把握好“待得住”与“流得动”的关系,坚持“留住为主,流动为辅”,进一步从选聘、培训、使用和激励、考评、培养和出路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我国大学生村政策在经历了个别县市尝试探索阶段(1995年--2005年)、地方主导适当铺开阶段(2005年--2008年)和国家主导全面普及阶段(2008年--2014年)三个阶段后,即将进入第四阶段,即全面提升走向成熟阶段,在“后村官时代”,大学生村官政策还需要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等现实问题进一步优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