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中促凝血状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anyuanh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代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显著的促凝血状态,其中凝血功能增强,纤维溶解活性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增强。促凝血状态的存在造成患者病理性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进而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临床事件的发生。虽然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促凝血状态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其病理生理学特点及具体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活性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 APC)是体内重要的抗凝分子。凝血酶(thrombin)与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结合后,能高效地促使蛋白C转化为活性蛋白C。APC能和辅助因子蛋白S结合,降解凝血因子Ⅷa和Va,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另外,APC能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l-1)的活性,进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此外,APC还具有抗炎和抑制凋亡的功能。TM和内皮表面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能够调控蛋白C的激活过程。以往的研究表明,TM表达减少能抑制蛋白C的激活,造成血栓形成。局部TM表达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因此,TM可能发挥血管保护作用从而发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TM-蛋白C系统的调控异常可能与代谢综合征中促凝血状态的发生有关。代谢综合征中促凝血状态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s)水平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特征。因此,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管系统长期暴露于高FFAs状态中。临床研究表明,循环中FFAs水平升高能直接损害血管功能,与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的高FFAs可能导致异常的血栓形成。但是游离脂肪酸能否调节TM的表达以及具体的机制如何,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假设:高FFAs能导致TM-蛋白C系统表达失调,进而促使代谢综合征中促凝血状态的发生。通过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代谢综合征中促凝血状态的发生机制,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研究目的1.观察高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中促凝血状态的关系。2.探讨游离脂肪酸对TM-蛋白C抗凝系统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8-10周龄的雄性小鼠30只,分为两组,每组15只。一组给与普通饮食(含10%脂肪),一组给与高脂饮食(含50%脂肪)20周。实验结束后,留取主动脉,用于后续的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2.鼠尾静脉出血时间测定小鼠麻醉后,在鼠尾直径约为1mm左右处,用锐利的刀片横断鼠尾。然后迅速将鼠尾置于37摄氏度的PBS溶液中,记录从出血到血流终止的时间,记为出血时间。3.三氯化铁诱导的颈动脉血栓模型利用FeCl3损伤方法造成血栓形成。小鼠腹腔麻醉后,行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暴露左侧颈总动脉,把超声探头置于颈动脉表面,监测基础状态下血流情况。把滤纸切成1.5 mm X 2 mm的细条,在10%的FeCl3溶液中充分浸泡,将滤纸片置于颈动脉表面,放置3分钟,然后去除滤纸片。迅速用超声探头持续监测颈动脉血流情况,监测时间为30分钟。记录从放置滤纸片到血流完全中断的时间。4.代谢指标检测实验结束前,抽取小鼠静脉血。利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检测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FA)、血糖、胰岛素,血脂TQ VLDL, LDL, HDL水平。5.病理学检测实验结束,留取小鼠主动脉,多聚甲醛固定,包埋,制作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壁TM,PAI-1,TF的表达。6.内皮细胞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株(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HAECs),使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2(endothelial cell growth medium-2, EGM-2),在37℃和5%CO2孵育箱中进培养。每2-3天更换培养液。第5-9代细胞用于实验。7.脂肪酸制备首先将游离脂肪酸(FFAs)溶解在酒精中,并与10%的不含FFAs,低内毒素的BSA混合,使其终浓度在1-5 mM。所有溶液的PH值调整在7.5左右,使用滤器消毒,-200C储存。将不含有PA的BSA溶液作为对照。在处理细胞之前,将储存的PA按照1:10的比例,使用培养基进行稀释。8.蛋白C活性检测内皮细胞被种植在96孔板中,给与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FFAs刺激24小时,然后根据试剂盒说明,检测蛋白C的活性。9.siRNA诱导的基因沉默使用特异性的siRNA沉默相关基因,应用LipofectAMINETM 2000脂质体包裹,并转染HAECs.10.蛋白印迹分析使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裂解液提取细胞和小鼠主动脉的总蛋白。以SDS-PAGE电泳、转膜、一抗孵育、二抗孵育,最后采用化学发光法观察结果。11.实时定量PCR使用Trizol提取细胞的总RNA。应用iScript cDNA合成酶将mRNA逆转录成cDNA。使用iCycler iQ荧光探针系统进行实时PCR。12.质粒DNA转染分别使用野生型表达质粒(wide type plasmid)、持续激活型表达质粒(constitutively active plasmid)、显性负向表达质粒(dominant negative plasmid),首先使用LipofectAMINETM 2000脂质体包裹,并转染内皮细胞。然后再给与PA处理。结果1.动物的基本特征与普通饮食的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代谢指标明显异常。体重明显增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2.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体内出现明显的促凝血状态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导致小鼠尾静脉出血时间明显缩短,三氯化铁损伤后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缩短(P0.01),提示这些小鼠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异常。3.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体内TM表达明显减少,PAI-1和TF表达增加我们检测了小鼠主动脉中TM,PAI-1和TF等凝血指标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喂养的小鼠血管壁TM表达明显减少,PAI-1和TF的表达增加。此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高脂喂养的小鼠主动脉TM表达明显减少(P<0.001),PAI-1和TF的表达增加(P<0.01)。4.高脂饮食能激活体内JNK和p38 MAPK应激信号通路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主动脉内JNK和p38 MAPK磷酸化蛋白/总蛋白的比值增加(P<0.01)。5.游离脂肪酸抑制内皮细胞中TM和EPCR的表达,并增加TF的表达内皮细胞给与不同浓度的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亚油酸(linoleic acid,LA)、油酸(oleic acid, OA)刺激24小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和LA能显著抑制TM和EPCR的表达(P均<0.01),并增加TF的表达(P<0.05)。但是OA对TM,EPCR和TF的蛋白表达没有明显作用(P>0.05)。RT-PCR结果显示PA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M mRNA的表达(P<0.01)。6.游离脂肪酸抑制内皮细胞中蛋白c的激活用不同浓度的PA,LA和OA处理内皮细胞24小时,检测蛋白C的活性。PA和LA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蛋白C的活性(P<0.01),但是OA对蛋白C的活性没有明显作用(P>0.05)。7.JNK和p38信号通路参与PA抑制TM基因表达的过程使用特异性的siRNA分别敲除JNK和p38通路,PA导致的TM表达降低的作用减弱(P<0.01)。野生型JNK质粒DNA转染能加强PA对TM的抑制作用(P<0.05),而显性负向的JNK质粒DNA转染没有这一作用。8.转录因子Foxol参与PA抑制TM基因表达的过程使用特异性的Foxo1 siRNA沉默Foxol的表达,PA抑制的TM蛋白表达的作用减低(P<0.001)。野生型和持续激活型Foxol质粒DNA转染能加强PA对TM的抑制作用(P<0.05),而显性负向的Foxol质粒DNA转染能阻止这一作用(P>0.05)。结论1.高脂饮食导致小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出血时间缩短,血栓形成时间缩短,提示代谢综合征模型小鼠体内存在促凝血状态。2.高脂饮食小鼠主动脉中抗凝因子TM表达减少,促凝因子PAI-1和TF表达增加,提示这些小鼠体内凝血和抗凝调控异常。3.PA和LA抑制内皮细胞TM和EPCR的表达,并增加PAI-1的表达,降低蛋白C的活性,说明游离脂肪酸能导致细胞中凝血和抗凝因子表达失调。4.在PA抑制TM表达的过程中,应激信号通路JNK和p38MAPK参与了对TM表达的调节。5.在PA抑制TM表达的过程中,Foxol作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了抑制TM表达的过程。总之,代谢综合征模型小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体内凝血和抗凝平衡失调,表现为明显的促凝血状态。PA能减少内皮细胞中TM的表达,降低蛋白C的活性。PA可以通过JNK,p38/Foxol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内皮细胞中TM的表达。背景代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显著的促凝血状态,这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血栓性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临床上抗血栓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生存率。虽然既往的研究已经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凝血和纤维溶解功能异常,但是有关促凝血状态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血管内皮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例如: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在调控促凝和抗凝平衡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活性分子中,TM-蛋白C系统是内皮组织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系统。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并促使血栓形成。TM是一种定位于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是激活蛋白C的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TM与凝血酶(thrombin)结合后,促使蛋白C转化为有活性的蛋白C。活性蛋白C一方面通过降解凝血因子Ⅷa和Va发挥抑制凝血过程;一方面可使PAI-1失去活性从而增强纤维溶解过程。TM在抗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M基因突变或表达减少能促使动脉血栓的形成;而局部TM基因过度表达能避免兔动脉血栓形成。另外,TM基因还具有抗炎和抑制凋亡的作用。多项研究发现,TM能抑制炎症反应,阻止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疾病发生过程中,TM基因表达降低。多种刺激,诸如:炎症因子、管壁张力、氧化的脂质等能抑制TM基因的表达。虽然众多的研究发现TM表达降低与病理性血栓形成有关,但是导致TM表达降低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MAPKs作为体内广泛存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调节激酶,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转化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过程,伴随着JNK和p38 MAPK应激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多种代谢刺激和炎症因子能激活JNK和p38 MAPK应激信号通路。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也能够激活JNK和p38 MAPK应激信号通路,并参与游离脂肪酸导致胰岛素抵抗的过程。我们已经发现JNK和p38 MAPK应激信号通路参与调控TM基因的表达,但是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尚不清楚。ATF-2是位于JNK和p38 MAPK应激信号通路下游的转录因子。以往的研究显示ATF-2参与调控LPS诱导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的过程,因此转录因子ATF-2可能与血栓形成失调有关。但是,转录因子ATF-2能否参与调控TM基因的表达目前尚不明确。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检测了转录因子ATF-2作为JNK的下游转录因子,通过与HDAC4结合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从而抑制TM基因的表达的具体机制。这将为病理性血栓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干预提供新的干预靶点。研究目的1.明确转录因子ATF-2在调控TM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2.探讨ATF-2调控TM基因表达的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材科与方法1.细胞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株(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HAECs),使用含有2%的胎牛血清,FGF-2, VEGF, IGF-1, EGF等生长因子的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2(endothelial cell growth medium-2, EGM-2),在37℃和5%CO2孵育箱中进培养。每2-3天更换培养液。第5-9代细胞用于实验。内皮细胞被种植在6孔板中,然后给与不同浓度的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或siRNA刺激。2.棕榈酸制备根据文献方法制备棕榈酸。首先用酒精溶解棕榈酸至终浓度为200mM,然后加入10%的不含游离脂肪酸的牛血清稀释至终浓度为1-5mM。调节pH值在7.5左右,放入-20℃冰箱中备用。3. siRNA转染方法使用特异的siRNA诱导基因沉默,应用LipofectAMINETM 2000脂质体包裹,并转染HAECs。被转染的HAECs再给与棕榈酸刺激24小时。4. Western blot分析收集细胞后,使用细胞裂解液提取总蛋白,煮沸5分钟。将15μg左右蛋白的标本和蛋白标记物一起加样,以SDS-PAGE电泳,然后用一湿电转移电转到聚偏氟乙烯膜(PVDF)上。封闭液封闭,一抗孵育过夜。洗膜后,用二抗孵育。用显色液显色。目的蛋白和β-actin条带积分光密度的比值表示蛋白表达的多少。5.细胞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根据试剂盒说明,使用Trizol提取细胞的总RNA。用iScript cDNA合成酶将mRNA逆转录成cDNA。应用iCycler iQ荧光探针进行实时定量PCR。TM基因mPCR扩增引物:上游序列5’-CCGATGTCATTTCCTTGCTA-3’,下游序列5’-GTTGTCTCCCGTAACCCACT-3’。反应结束得到循环阈值(Ct值),用TM与β-actin的循环阈值的比值表示mRNA的相对水平。6.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根据试剂盒说明,使用Chip试剂盒进行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首先将处理过的内皮细胞用1%的甲醛在37℃中孵育15分钟,以形成DNA-蛋白质复合体。裂解细胞,离心,应用特异抗体-蛋白A-琼脂糖浆对DNA-蛋白质复合体进行免疫沉淀(IgG作为阴性对照)。将这些免疫复合物珠子进行清洗,洗脱和解链。应用苯酚/氯仿/易戊酯酒精混合物萃取DNA片段。然后,将免疫沉淀的DNA片段作PCR,使用1.5%的琼脂糖胶分离PCR产物。7.免疫沉淀分析将处理过的细胞放置冰预冷的裂解液中裂解60分钟。然后与抗体和蛋白A/G-琼脂糖珠子在4℃中孵育过夜以进行免疫沉淀。使用提取液清洗两遍,然后再使用含有0.5 M氯化锂的提取液清洗两遍。使用SDS样本试剂直接洗脱蛋白质,然后进行蛋白印迹分析。8.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多组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游离脂肪酸抑制内皮细胞中TM基因的表达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给与不同浓度的PA刺激24小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能明显抑制TM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游离脂肪酸能激活转录因子ATF-2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给与不同浓度的PA刺激24小时,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TF-2通路磷酸化蛋白和总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磷酸化蛋白/总蛋白的比值表示蛋白活性。PA能够增加转录因子ATF-2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转录因子ATF-2能直接与TM基因启动子结合TM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多个ATF-2结合位点(agTGACGgatt at-1288/-1277, gcTGACTcgct at-1026/-1016, and ccTGACAgtgt at-939/-929)。首先用ChiP分析检测ATF-2能否与TM启动子区域结合。ChiP结果显示,ATF-2能与TM启动子gcTGACTcgct (-1026/-1016)和ccTGACAgtgt (-939/929)位点结合。并且,PA能增强ATF-2与TM启动子的结合。4.转录因子ATF-2参与PA抑制TM基因表达的过程检测转录因子ATF-2能否调控TM表达。使用特异性的ATF-2 siRNA沉默ATF-2表达,能阻止PA抑制的TM mRNA的表达(P<0.05)。5.ATF-2与HDAC4结合在TM基因启动子区域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ChiP结果显示,PA能明显增强转录抑制分子HDAC4与TM基因启动子相结合。双ChiP结果表明ATF-2能与HDAC4结合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从而抑制TM基因的表达。结论1.在PA抑制内皮细胞中TM表达的过程中,转录因子ATF-2参与了调控TM基因的表达过程。2.ATF-2通过与HDAC4结合,在TM基因启动子区域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从而抑制TM的表达。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TM表达降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而为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为认识银北地区盐化土壤形成规律,指导盐化土壤的施肥与改良利用.[方法]选取了银北典型的盐化土壤剖面,分析了100cm深度内pH、全盐、交换性Ca、Mg、Na、K,水溶盐中的Ca
<正>我公司150 000 m3/h合成气项目是为安阳中盈化肥有限公司年产600 kt尿素项目配套建设的工业气体项目。该项目气化装置采用的是山东国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四喷嘴对置式水煤
为了规范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DTOPSIS法进行赋权,并运用到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中运用。构建了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
  文章以研究者所在团队开展一年多的课例研究项目为依托,选取了一个教研小组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与变化为研究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师在课例
焦村村民王某未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违法占用自己的一般耕地建农家乐,里面建有彩钢结构性房屋,并挖有鱼塘一个,被国土部门立案后,执法人员针对案件应该怎么下达处理决定产生了不同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弊端凸显,课时开设较少,重视程度不够,远远背离了学科设置的初衷。在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改革和创新教学理
大球盖菇由国际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其口感好、营养丰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可充分利用华北地区广阔的林下空闲场地和麦秸、玉米秸等大宗农作物废弃物直接进行林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持续的经济低迷、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许多企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暂缓人才招聘、减薪甚至裁员瘦身,这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中
所谓培训评估,是指通过收集培训需求、培训设计、培训实施与培训效果等环节的有关信息,观察和评价培训前后培训对象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及提高程度,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培
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考察与横向的各法域比较研究相结合,并在从理论方面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适用机理进行分析的同时,综合当前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状况,运用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