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分析——基于中美双边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413287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2010年达到4428美元(来自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在消失,而与此同时越南、印度、印尼等亚洲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下的优势逐渐显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提出为中国的贸易形势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将重点讨论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本地市场效应出现的原因以及其传导机制:一国经济的发展,本地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新增的市场需求,为国内厂商扩大产能提供了动力与机会。在规模经济条件下,满足无自然资源限制、劳动力限制、土地限制、政策等假设时,国内厂商根据新增市场需求进行扩张,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创造更高附加值产品,增加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了相对净出口值的增加,是本地市场效应出现的原因。而当某行业不满足上述假设条件时,及时有更大的本地市场规模,也无法通过国内生产消化新增市场需求,反正而多的增加了进口,本地市场效应不显著。限制程度越高,尤其在自然资源限制或者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本地市场效应还可能被反转。  本文引用Bergstrand提出的垄断竞争条件下的贸易引力模型,根据Schumacher的研究方法修改了模型,基于中美双边季度贸易数据对中国的各行业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笔者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的传导机制与条件假设。笔者研究发现,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多存在于制造业,尤其在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更为显著。对于有自然资源限制的矿业本地市场效应将会反转。笔者根据实证结果,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必须更加彻底的执行;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应调整自己的产业政策,利用中国的巨大市场,使国内厂商规模经济,而各省不应该地方保护主义过多扶持当地厂商,使得市场被过分瓜分,使本地市场效应消失。中国也应更加发展金融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本地市场效应。
其他文献
党代表作为党组织联系党员和群众的重要纽带,是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骨干力量。针对第三批活动涉及面广、层次复杂、与广大群众关系更直接等特点,我们以党代表密切
现代产业体系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价值链模式占据价值链高端,不断强化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优势,我国现行产业体系在全
2004年我国在东北地区八大行业进行了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改革试点,并最终于2009年在全国全行业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本次改革试点为我们研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
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是伴随着保险实践展开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已经获得长足发展,并已逐步形成一套先进完善的农业灾害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国际上农业保险的研究也主要从微
期刊
印度和中国,同处于亚洲板块,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同样遭受过殖民与侵略的苦难,同样也是世界上排名前三的人口大国,早在1988年,邓小平先生就曾对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说
英国Kronhe公司研制的“伽利略”泄漏检测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该系统可以检测到液体和气体管道0.5%~1%以下的泄漏量,泄漏定位精度为1%~2%。管道泄漏点的标准检测时间为1 min,2 min便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兴起,废旧木质材料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 可再生资源,如何通过绿色、 生态、 低碳的方式实现回收与再生利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合理的利用方式不
随着中国又一个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产生了,这便是有着巨大潜力的母婴用品市场。当今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已大幅提高,人们对于生养的观念也不仅仅局
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增长放缓,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无法幸免地遭受了重创.从许多IC厂商2008的收入来看,在欧美市场下滑地最为严重.中国市场由于受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