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类及其两种牛首科寄生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race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鳜类(sinipercids)鱼类是一群淡水鲈形目鱼类,而隶属于牛首吸虫科(Bucephalidae)的范尼道弗吸虫(Dollfustrema vaneyi)和合肥道弗吸虫(Dollfustrema hefeiensis),是鳜类鱼类多数成员肠道寄生虫中的常见种。尽管目前已有一些基于形态和分子水平的系统方面的研究,但对鳜类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地位尚有较大争议。另一方面,范尼道弗吸虫和合肥道弗吸虫在地理分布、宿主分布以及形态特征均有较高相似性。因此,我们对鳜类和这二种近缘的牛首科吸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对鳜类与这二种寄生虫的协同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首先,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为标记,分析了鳜类中的10种以及11种与鳜类相近并代表不同的科的外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进行系统发育重建,采用Shimodaira-Hasegawa test(SH test)、approximately test(AU test)和paramatric bootstrap test检验相互竞争的拓朴树或系统发育假设,并运用Bayesian松散分子钟方法,估算鳜类鱼类的分化时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作为外类群的9个物种,即分别代表鮨科(Serranidae)、锯盖鱼科(Centropomidae)、发光鲷科(Acropomatidae)、谐鱼科(Emmelichtyidae)、篮子鱼科(Siganidae)、海鲈科( Moronidae)和太阳鱼科(Centrarchidae)的种类,均插入鳜类的鳜属(Siniperca)和少鳞鳜属(Coreoperca)之间,这为鳜类的非单系起源提供了明显的证据。少鳞鳜属似乎与代表太阳鱼科的Centrachus属亲缘关系更近,而在少鳞鳜属,日本少鳞鳜(C.kawamebari)位于系统树基部,中国少鳞鳜(C。whiteheadi)和朝鲜少鳞鳜(C.herzi)形成姐妹种。在鳜属中,长身鳜(S.roulei)位于基部,麻鳜(S.fortis)次之,鳜(S.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是最分化的,并与暗鳜(S.obscura)形成姐妹群。而斑鳜(S.scherzeri)和波纹鳜(S。undulata)的系统发育位置不确定。   然而,不同的系统发育重建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并不完全一致,且只有paramatric bootstrap检验能显著拒绝鳜类的单系性(P<0.01)假设,支持鳜类的并系起源。鳜科的非单系起源可能表明,传统分类上建立鳜科的“共同离征”,比如说圆鳞,可能是至少两次独立起源产生的。基于最优的系统发育假设,采用贝叶斯松散分子钟,首次为鳜类鱼类的进化提供了分子钟尺度。鳜属大约起源于22.71±4.84 Mya,从渐新世到中新世之交辐射到更新世,在中新世伴有几次快速的成种事件;而少鳞鳜属最有可能起源于约22.90±3.78 Mya。   核基因的内含子被普遍用作系统发育标记,但是当产生系统发育假设时,关于排序策略和插入/缺失的处理方法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明确的阐述。通过设置不同的比对参数,采用Clustal x和POY对核基因S7核糖体蛋白(rpS7)基因内含子2序列进行比对,进而探讨鳜类的系统发育。比对产生的空位分别处理成缺失性状(missing data),用GapCoder软件对空位进行编码并将这些编码附加在原有序列之后,以及将不能排定的位点去掉。处理好的序列矩阵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用一致节点的总数目(MP:BP≥75%; ML: BP≥75%; BI;PP≥0.95)来评价分析策略。发现,POY软件(gapcost分别为1和2)比对得到的数据建树一致性节点数均比Clustal x比对建树的一致性节点数高。采用了gapcoder编码空位(gap)的数据建树普遍比其它两种方法好。同时,将不能排定的位点剔除会使系统发育信息减少,对系统发育分析是不利的。基于POY软件(gap cost=2)比对得到的数据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鳜属和少鳞鳜属的单系性得到支持,但鳜类的单系性由于N.spinosus的插入被破坏。在少鳞鳜属中,朝鲜少鳞鳜(C.herzi)位于基部,中国少鳞鳜(C.whiteheadi)和日本少鳞鳜(C.kawamebari)形成姐妹种。在鳜属中,麻鳜(S.fortis)和波纹鳜(S.undulata)聚成一枝,其它种类形成另一枝:斑鳜1(S.scherzeri1)位于基部,长身鳜(S.roulei)和斑鳜2(S.scherzeri2)次之,鳜(S.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是最分化的,并与暗鳜(S.obscura)形成姐妹群。   本文作者选用一种免疫分子,即viperin基因来重建鳜类的系统发育。为了评价viperin基因的系统发育意义及它与其它基因的一致性,采用单独以及联合的方法分析7307bp的分子数据,这些数据包括cyt b、16S rRN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1)这三个线粒体基因,以及核基因viperin基因和S7核糖体蛋白基因(rpS7)内含子1和2。各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意义和系统发育一致性通过一致性检验、一致节点数和PBS(Partitioned Bremer support)来确定。尽管检测到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之间的系统发育信号的显著异质性,通过AU检验(approximately unbiased test)和SH检验(Shimodaira-Hasegawa test)都支持基于viperin基因构建的贝叶斯树是最佳拓扑结构树,其拓扑结构为((中国少鳞鳜,(日本少鳞鳜,朝鲜少鳞鳜)),((暗鳜,斑鳜),((波纹鳜,麻鳜),(长身鳜,(大眼鳜,鳜)))));而基于其它基因片段和联合数据构建的贝叶斯树都被显著拒绝。六个基因片段的拓扑评估表明,在现有的采样水平上,viperin基因比本研究中所选用的其它基因的系统发育适用性更好,将该基因用于其它鱼群的系统发育分析可能会很有趣。   从采自不同地点、寄主和寄生部位的范尼道弗吸虫(Dollfustrema vaneyi)和合肥道弗吸虫(D. hefeiensis)共60个个体中扩增并克隆得到完整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序列。通过计算P-distance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重建,以探讨ITS在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重建中的意义。在范尼道弗吸虫的38个个体中,发现44个多态位点及21个单倍型;而在合肥道弗吸虫的22个个体中,发现43个多态位点和16个单倍型。两种寄生虫之间没有共享的单倍型。两种寄生虫之间的单倍型多样度较核苷酸多样度更为相似。所有用于分析的样本的ITS1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0441—0.0744,平均为0.0536,种内遗传距离在0—0.0421之间,平均为0.00948;ITS2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0513—0.0736,平均为0.0576,种内遗传距离在0—0.0435之间,平均为0.00525。种间遗传距离远远大于种内距离;表明以ITS1和ITS2为遗传标记,可以在物种水平上对这二个种相似种进行准确的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包括邻接法,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都得到两个支持率很高的分枝,分别对应于范尼道弗吸虫和合肥道弗吸虫。然而,两个物种的内部进化关系并不一致,尽管它们均未显示与地理和寄主相关联的特异性结构,但能说明这两个种含有复杂的进化历史。
其他文献
废旧物资,又称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废玻
杨朱,战国时期道家杨朱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平已不可考,他的思想是产生于社会动荡时期的一种个人主义思想;而在相似时期的古希腊,也有一位持个人主义思想的哲学家,他就是花园学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华南赤红壤坡地氮磷径流流失和淋溶流失的影响,对于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和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田间施肥试验和地表径流监测,研究了
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载越来越多,导致谐波含量不断增大,谐波污染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阻频特性分析对于谐波治理以及并联电容器组谐振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准确快速的评估系统谐波阻抗能够为系统电能质量提高、电容器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对系统谐波阻抗测量方法及变电所并联电容器组谐波放大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析了现有的谐波阻抗测量方法,包括谐波电流注入法、回归法、波动量法
P11是一类在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信号转导蛋白,在微生物的氮代谢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利用的常规依赖SacB的方法一直没有在丝状蓝细菌中获得P11缺失突变体,所以人们对丝状蓝细菌
本文以土壤为介质,以三环的菲( Phe)、四环的芘(Pyr)和五环的苯并[a]芘(Ba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紫外灯照射下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并以半导体纳米TiO2和Fe2O3为催化剂研
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我国已经形成了华东、东北、华中、粤闽琼和京津冀鲁五大受端电网。受端电网的地区负荷过重、外电送入比例不断增大,空调负荷、恒功率负荷比重越
利用Tn5插入突变,我们构建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B1157的突变文库并从中筛选到了yihE基因的插入突变株。在不影响药物与DNA拓扑异构酶与DNA形成复合物的情况下,此突变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恶化,具有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关注。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过渡车型,兼具了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双重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
201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国际农机展”)虽然已经谢幕,但行业内关于展会的报道和深度剖析仍有余音绕梁之势。对于农机行业,每年的国际农机展,恐怕已经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