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集约化管理对春玉米种植体系氮素利用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春玉米生产中肥料不合理施用带来养分低效和环境风险等问题,应用国际新兴的生态集约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措施,提高春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管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利用DNDC模型模拟预测N2O气体排放。本文以2009年始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的春玉米生态集约化管理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生态集约化管理(EI)和农民习惯管理(FP)下不施氮肥处理(N0/3)、三年中二年施氮肥处理(N2/3)和三年均施氮肥处理(N3/3)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2018年至2019年N2O排放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
  (1)在N0处理中,从2010年开始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现下降趋势。在N2/3处理中,不施氮年份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降低,而在随后1年施氮的情况下,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增加到N3/3处理的水平。在N3/3处理中,EI处理十一年平均产量为11629kg/hm2,较FP处理显著提高7.3%。EI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回收率(REN)和氮素偏生产力(PFPN)分别为45.7kg/kg、74.4%和61.5kg/kg,均高于FP处理的31.4kg/kg、54.7%和43.2kg/kg,分别提高了36.0%、45.5%和42.4%。在氮素平衡中,EI处理十一年累积的氮素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分别为893.7kg/hm2和500.4kg/hm2,均低于FP处理的1755.4kg/hm2和1254.3kg/hm2,分别降低了49.1%和60.1%。
  (2)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主要是施肥量、施肥次数和降水造成的土壤温湿度变化引起的。EI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比FP处理降低了23%-37%;在每一种管理方式中,每日N2O气体排放通量的模拟值与模拟趋势线均与实测值和实测趋势线有着很好的相关性,表明DNDC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不同管理方式下的N2O气体排放的变化。
  综上所述,生态集约化管理不但增加了春玉米产量和提高了氮素利用率,还减少了土壤氮素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减少了N2O排放,是实现玉米增产和化肥增效,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地域广阔和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该区的国土资源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该区水土流失现象长期存在,影响了该区的环境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本论文采用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同时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人工种植植被条件下,黄土坡面径流小区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径流强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在降雨初期迅速增长,随着降雨时间的延
学位
为阐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在玉米上的农学与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东北地区两种典型土壤类型开展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条件下玉米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内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比较了花前花后干物质累积与氮素吸收的比例差异,评估了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与表观损失状况,并深入研究了玉米生育期内NH3挥发与N2O排
学位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用水占比大,磷肥利用率低。吉林省西部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区域降水量少、土地干旱。水分、养分亏缺成为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能够适时供应养分,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磷肥利用率,达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的目的。本试验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水磷耦合方式及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利
学位
聚磷酸铵肥料作为一种新型磷肥,其具有螯合能力强、缓效性好、吸收利用率高等特点。而目前我国仅有少量聚磷酸铵生产,并且还处于产品研发和完善的阶段,而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较少,并且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在作物上的施用效果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土壤培养实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聚磷酸铵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情况及在玉米和花生上的施用效果,为其在田间作物上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
东北黑土作为我国肥力最为丰富的土壤,由于近年来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壤退化,又因为超量施肥造成了土壤中氮磷大量积累,加剧了土壤面源污染的发生。生物质炭因其对环境友好、可再生、并且具有吸附性等特点成为修复东北黑土的第一选择,但生物质炭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不同。为了弄清生物质炭对黑土肥力的作用,为生物质炭在黑土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松木生
学位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硝化抑制剂之一,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活性,从而降低硝化反应速率。但在不同性质土壤中应用的效果不同,特别是在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有效性较低,目前关于CP在土壤中有效性方面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CP在不同土壤类型应用效果之间对比分析上,而关于CP在土壤中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方面影响有效性的基础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吉林省典型的草甸黑土、
本研究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以玉米水氮耦合和氮肥施用技术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玉米氮素吸收积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还探究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最佳氮肥施用量。研究结果如下:1.吉林省西部玉米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1)W3N1(灌溉定额250mm,施氮量180kg/hm2)处理产量最高,2018、2019年的产量分别达12703.0k
学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为了提高产量,而长期大量的施用氮磷钾化肥,逐渐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相对不足。镁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对玉米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镁肥对土壤养分变化、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养分吸收转化的影响,旨在为春玉米生产中养分的合理施用以及养分的优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
学位
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因其固有的难降解性而被认为是实现土壤碳封存的有效管理策略。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结构、持水能力和作为全球碳循环的碳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机制对揭示施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保护机制,提升土壤质量,发挥土壤肥力,评价施生物炭土壤的固碳潜力,认识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3源(种植大豆)暗棕壤施用C4源(玉米
学位
本试验针对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旱作农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调查,确定合理的盐碱地肥沃耕层的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并通过田间试验,优化组合耕作方式,定向培育盐碱地肥沃耕层理化指标,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状况,以期达到适宜的土壤肥力条件,构建肥沃耕层结构,为作物的增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土壤基础,并为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内容如下:  1.调查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