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政略·珲春篇》之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珲春市地处东北亚交汇之处,与俄罗斯、朝鲜相接壤,是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地。它以其富饶的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日俄竞相侵略的目标。伴随着外国势力入侵,战祸连年,清政府在珲春的统治日渐受到冲击。随着《中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归俄国,珲春地区成为与朝鲜、俄国接壤的边疆要地。清朝在延边地区实施移民实边政策以后,大量移民(包括朝鲜移民)涌人珲春地区,使当地人口数量大为增长,大片荒地被开垦为农田,加速了农业发展,使珲春由一个人烟稀少的封禁地区发展成为新兴的边境城镇。《东三省政略·珲春篇》(以下简称《珲春篇》)是徐世昌主修的大型政书《东三省政略》中的重要一篇,是徐世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至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任东三省总督之后,在其任邮传部尚书兼津浦铁路督办大臣期间主持编写的。《珲春篇》重点记述了珲春地区的建置、边界沿革及朝鲜垦民迁入、分布情况,同时记录了徐世昌在担任东三省总督期间,为加强珲春地区边防,发展地方经济,安置、管理朝鲜垦民所采取的措施。到目前为止,对朝鲜垦民和中朝俄边界进行研究的论著很多,但多局限于对《珲春篇》部分内容的引用,在很多地方志中也多引用了《珲春篇》的部分相关内容。本文是以整部《珲春篇》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分析其出台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文献特点以及史料价值。《珲春篇》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首先,它是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珲春地区历史的原始资料。珲春地区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为巩固边防、加快珲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它是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朝俄边界史的宝贵资料。《珲春篇》中详细记述了中朝俄边界沿革及边界交涉情况,并对军队驻防情况有详细记载。再次,《珲春篇》的文献价值还体现在对朝鲜族迁入史研究上。《珲春篇》中有朝鲜族迁入、分布等情况的详细记述,为珲春地区乃至延边地区朝鲜族迁入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对《珲春篇》的研究现状、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本论文的可行性等。第二、三、四章为正文部分,第二章介绍珲春县(市)的历史沿革,徐世昌的生平、思想以及《珲春篇》的写作背景,借以加深对《珲春篇》的了解。第三章重点论述了《珲春篇》的主要内容即综合分析了珲春社会经济、边务、朝鲜移民等情况的记载,并重点分析《珲春篇》的编撰特点。第四章重点分析《珲春篇》对研究珲春地区社会经济状况、朝鲜族迁入史以及中朝俄边界历史沿革的文献价值。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综合分析其文献价值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家庭信息化。关于家庭信息化方面,以往的研究多数是从技术层面进行研究,而从市场层面进行研究的甚少。本文试图从市场层面对家庭信息化进行探究,以弥补
从强噪声背景中提取弱信号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微弱信号源的定位检测在故障诊断及灾后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弱信号检测技术是基于电子学、信息论、物
本文以6所培智学校115位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问卷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实施及困难情况。在IEP制定方面,发现:(1)IEP的使用率为中等偏上,不够"个别化",且制定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增加,而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常规能源存在有限性,且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并且资源丰富,有着无需开
职业紧张对健康、行为以及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之一。职业紧张的研究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生理学家、
在产品设计中,新材料作为组成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于完善产品的功能和丰富产品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产业面临日益竞争的经营环境,
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朝鲜族社会与在日朝鲜人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主要阐明研究对象、论文结构、研究现状、研究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延边地区是一个外交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大量朝鲜族人口聚集在此,随着反日斗争的高涨,延边地区逐步成为朝鲜族反日运动的中心。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外
课题综合多学科研究,包括现代设备经济管理、数理统计学、设备管理、工业技术经济学等。课题研究依据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电动轮汽车运行、维修成本数据,建立数学模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公路里程初具规模并且不断地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公路养护管理问题也将逐渐显现出来。公路路面管理系统作为公路管理有力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