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浊积扇储层构型分析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一以中原文南油田文95块为例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7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文南油田文95块位于东濮凹陷文南构造南部,为一由西部的文西Ⅲ断层和东部的文东断层所夹持的地垒断块。经过30年的开发,研究区已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开采阶段,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分布于长期水驱后的油藏中。为提高石油采收率,保持油田持续高产、稳产,需要对注水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与控制因素进行精细研究。
  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及开发地质学等理论为依据,以深水浊积沉积规律和沉积模式为指导,在充分解剖储层构型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模式进行精细研究。
  论文采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油页岩标志层以及其余泥岩辅助标志层对全区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选取工区普遍发育的单砂体,完成了单砂体地层对比骨架剖面。剖面显示,研究区整体为一北北东向的东北高、西南低的单斜构造,断块内部小断裂十分发育;受文东断层、文西Ⅲ号断层及内部断裂影响,工区普遍存在地层缺失;纵向上单砂体多,砂泥岩交替出现,横向上砂体片状分布,砂体平面相变特征明显。
  在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通过岩性、结构、构造及古生物等沉积相标志分析,认为文95块S3中地层发育扇三角洲和深水浊积扇两种沉积模式,并将深水浊积扇扇中亚相划分出水下分支河道末梢、河道末梢侧缘、道间朵叶体、河口朵叶体、席状砂及泥坪6个微相。沉积微相平面特征表明,文95块为多物源沉积,不同时期深水浊积扇成因差异较大。研究区发育有3种成因类型扇体:①单支分流河道成因朵叶体,扇体内水道规模小,以席状砂沉积为主;②枝状分流河道成因朵叶体,扇体内砂体以道间朵叶体沉积为主,水道砂体呈枝状发育在扇体根部;③片状河道成因朵叶体,扇体内部砂体厚度大,可见水下分支河道侧向迁移。
  借助现代、露头沉积的相关知识,并总结国内外专家在各种类型地下储层构型分析的经验,认为深水浊积扇储层构型分析可分为3个步骤:首先确定单一深水浊积扇扇体,然后在扇体内划分出若干复合水道(朵叶体),最后在复合水道内识别单一水道(朵叶体)。研究表明,研究区深水浊积扇单砂体间隔层十分发育,层间非均质性强,单砂体叠置关系类型多。多期单砂体叠加时有侧向分叉、砂泥岩互层、横向尖灭及假连通四种类型;同期单砂体平面上表现出横向断开和平面厚度突变两种类型。其中多期单砂体叠加侧向分叉是研究区最为常见的构型类型,也是注采开发后剩余油富集的重要地质因素。
  在构型研究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水道(朵叶体厚砂体)规模和单砂体规模剩余油分布模式,在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下一步剩余油的挖潜方向,认为平面相变和层间干扰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另外,部分干层具备一定可动原油储量,通过酸化压裂可提高一定产量。
  
其他文献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几十年来一项新兴的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开发、煤矿监测、矿山压力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它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及地下状态,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利用该技术指导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先进性受到普遍认可。作为微地震反演的基础,微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是微地震监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检验各种处理方法正
在各类地下工程及边坡护理中,锚杆锚固技术已成为主要的加固手段,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水电站、隧道等工程施工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锚杆锚固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而以前采用的拉拔检测技术因不能真实反应锚杆的质量,现已很少被采用。声频应力波反射法是锚杆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主要手段,也是市面上几乎所有锚杆检测仪器的基本检测原理。  声频应力波反射法借鉴了"小应变动力测桩技术"的理论,并基于一维杆件的
学位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目前甚至将来的主要勘探目标。其中,低孔低渗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成为国内外油气田地质与开发专家们关注的焦点,储层评价、描述是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问题之一。但与常规储层相比,勘探、开发低孔低渗油藏还存在较大难度,在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与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难以求准,解释符合率低,测井响应难以区分油(气)、水层,孔隙性气
江陵凹陷是江汉盆地最大的次级构造单元,不仅油气资源丰富,盐类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江陵凹陷发育的众多盐类矿产中,无水芒硝具有十分重要地经济价值。多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使我们已对凹陷构造、沉积等基本地质问题有利深刻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但由于过去的研究工作侧重于油气勘探及开发,针对凹陷内盐类矿物的分布及成因研究较少。为了弄清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发育情况,对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合理依据,因此有必要
学位
为适应油气勘探发展需要,近两年廊固凹陷大力推进三维连片一体化工作。本论文在廊固中西部整体连片、整体解释、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统一了分层方案,理顺了本区的地质结构和储层发育特征;通过沉积相研究分析沉积体系空间展布;釆用AVO反演技术、储层含油气预测等新技术、新方法深化成藏条件研究,构建成藏模式,分析油气分布规律,指出固安、琥珀营北、柳泉东构造为有利区带,优选有利目标,发现落实圈闭,为油气勘探的井位布设
学位
石油及天然气能源的稳定增长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能源的稳产及增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尚未发现的各类油气藏是越来越少,面临的地质问题是日益复杂,勘探目标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增大。精细解释评价是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了对地质特征和复杂油气藏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将影响到勘探部署的成效。  本次论文研究的区域为廊固凹陷普照营地区,它处于河西务构
学位
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地下剩余油分散、油水关系复杂。随着我国油田的“老龄化”,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时,必须弄清油田开发期的油藏动态变化,尤其是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本研究针对油田水淹这个问题展开,因此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秦皇岛M油田为研究对象,以水淹层测井解释为核心,以剩余油分布规律为研究目的,根据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格局及油田深度开发阶段的主要任
本文以冀中拗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为研究对象,从成藏条件分析入手,深化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认识,以期通过转变研究思路、构建成藏模式、创新地质认识、探索斜坡带弱构造区勘探研究方法,搞清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含油区,指导油气勘探取得新发现。摘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核心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立项背景与项目意义  斜坡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构造类型和勘探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各油田都对其投入新的工作、开展新的研
学位
石油及天然气能源的稳定增长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能源的稳产及增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尚未发现的各类油气藏是越来越少,面临的地质问题是日益复杂,勘探目标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增大。  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地球物理勘探已经逐步发展为油气勘探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知的地下构造,岩性,地层以及断层方面的信息,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相对来说,
学位
商三区位于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南部,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商帚状断裂体系。随着钻井资料、测试资料的增加,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砂体平面上变化大,油砂体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展布规律不清,从而造成了采收率低下,注水见效不明显,开发效果较差。因此,开展地质再认识和储层综合研究势在必行。通过对研究区沙三上亚段进行小层对比,可以清楚地认识地下砂体、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及砂体的外部几何形态。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