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表达、影像生产与话语建构——香港影视明星张国荣的集体记忆研究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影视明星张国荣是红极一时的偶像,他作为歌手、演员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每年的4月1日都会有一批人在网络上表达对他的哀思和怀念。本文想要研究的就是人们对于张国荣有着何种集体记忆,这些记忆又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又是什么。论文用三个章节展开了具体论述: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阐释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从哀悼表达、影像生产和话语建构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整理了国内外关于集体记忆、文化记忆以及对香港影视明星张国荣本人的理论研究。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第二章“微博超话中的哀悼表达与记忆呈现”,首先界定研究的范围是在微博超话——张国荣粉丝群体最为活跃的社区,在超话内对相关文本材料已有一定的分类和归纳,分设了不同的专区,便于开展文本分析;对于张国荣超话进行全面介绍后,再对网络哀悼进行概念阐释,并且对张国荣超话中的哀悼表达进行总结;对于集体记忆概念中的仪式与操演,通过仪式习惯、隔空对话、固定纪念三种方式进行分类,对于仪式性记忆活动展开论述。第三章“影像生产中的形象记忆”,先是对张国荣生前影像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分析,其次是论述在张国荣去世之后出现的纪念影像(包括高清修复舞台)和纪念演唱会;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粉丝个体进行的二次创作中建构的张国荣人物形象,其中包括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对于他的形象记忆存在的情感表达。第四章“叙事和话语建构中的哀悼与记忆”,第一节是论述张国荣如何从“完美偶像”成为香港大众文化的象征符号,在他死后,他的符号意义是如何嬗变的;第二节则是对香港复杂的文化背景展开论述,为何香港大众流行文化会进入鼎盛的“黄金时代”;第三节则是对“黄金时代”的内涵进行论述,并且与张国荣的个人形象进行联系,分析出为何对于张国荣的集体记忆背后是对香港“黄金时代”集体记忆的怀念。在小结里论述三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界定“集体”的概念。通过对于哀悼表达、影像生产和话语建构的分析,提出人们对于张国荣存在何种集体记忆,这种记忆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会产生何种影响,同时也看到当下香港大众流行文化缺失的一部分,进行反思总结,怀念是为了更好地迈向未来。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的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如何以专业力量推动乡村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便成为新时期媒体技术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本作品是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特色产业宣传发掘不足的现状与困境而进行的H5作品创作实践。木玩产业是浙江省云和县特色产业,为
学位
近年来,中国美妆市场的规模稳步上升,竞争也愈发激烈。为抢占更多市场,许多海外美妆品牌在中国开展了多样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却因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不同,出现了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屡屡碰壁。同样作为海外美妆品牌的魅可,却能在中国收获受众的好评与关注,取得不错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力,在中国美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魅可品牌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能为美妆品牌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选取
学位
伴随着乡村振兴脚步的不断前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去,将汗水洒在家乡的土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力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本作品选取了一位返乡创业的90后“新农人”,呈现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返乡创业青年的努力奋斗历程,讲述“新农人”助力家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故事。主人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让乡村发展紧跟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让农业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带领大家在致富的道路上
学位
Web2.0时代,即网络由“读”走向“写”,由单向扩散走向了双向互动,网民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消费者,他们变成了更为主动的信息分享者与传播者。电视剧迷作为媒介消费者的一部分,其观剧行为伴随着媒介变迁也呈现出新的姿态,他们积极参与到电视剧文本的重组再造中,呈现出迷群的参与式文化现象。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观察和参与到微博超话社区中电视剧迷群的讨论中
学位
《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刊物,它是中国近代刊龄最长的一份大型综合性期刊,该刊续存期间经历了我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以及辛亥运动、抗日战争等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广告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文本,展现着当时人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生活,记录着当时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轨迹。在当代社会认同危机背景下,广告话语是增强主流价值传播力的承载者,它可以通过媒介话语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向心力,在促进社会共识的达
学位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彰显文化自信的独特内容。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医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表现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欧洲时报》和《联合早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海外媒体对中医形象的建构以及中医海外媒体形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爆发前,海外主流媒体呈现的中医主要是
学位
生而乡,归自土,村庄是社会的缩影。现代媒介快速发展,信息接触的便捷性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甚至是交往模式,从而描绘出新的社会图景。与传统乡土相比,现代乡土社会的确存在颠覆性改变,但又应注意到乡土特点也具有保留和延续。通过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深度访谈,探析现代媒介背景下乡土社会整体状态和具体表现形式。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乡土社会呈现出新样貌:随媒介生长出的“网络原住民
学位
2021年2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一个农村大集上,十五年只卖三元一碗拉面的中年男子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爆红,一时间引起网络大众的关注,他被网友们称为“拉面哥”。笔者和拉面哥同是一个地方的人,对拉面哥以及拉面哥的家乡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拉面哥以及他所在的乡村开展了研究。本文在流量经济时代的视角下,基于数字劳工、景观社会、互动仪式等相关理论探究,以草根网红、网红主播、乡村社会三大主体
学位
社交媒体时代,视觉文化横行,“身体自然”再次出走的。视觉技术成为女性审美取向与身体展演的场域,女性身体在“他者凝视”陷阱下,在一场二元角逐的博弈中产生自我身体的焦虑心理,被异化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桎梏陷入焦虑的陷阱。本文立足于“凝视”理论视阀,以青年女性(18-30岁)容貌焦虑现象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与互联网田野调查。探讨青年女性社交媒体使用与女性容貌焦虑水平之间的影响路径关系,并提出假设
学位
本文以2017年至2021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电视直播类)的作品(以下简称相关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闻叙事学的学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口语传播学、播音主持艺术学的学科理论,对15期节目的1000余分钟视频资料、36万字文本资料展开研究。全文共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在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观照下,分别对相关获奖作品的叙事框架、叙事语法和叙事话语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