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颂文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颂文为古代重要的文体之一,三国颂文上承汉朝,下启两晋,在颂文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一章为颂文的概念与分类依据,分为两节。研究文体,必先溯其根源,第一节首先定义“颂”字为赞美、歌颂,然后对颂文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作简要的概述。第二节梳理了古人与今人对于颂文的分类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将三国颂文分为四大类:颂神仙类、颂人类、颂事类和颂物类。
  第二章为颂文的类别与特征,分为五节。第一节为颂神仙类,分为主管农事之神与隐逸之仙。第二节为颂人类,三国颂文承袭颂文正体,以颂扬帝王先贤为主,也涉及了对女性的盛赞,这些女性身份尊贵,不同于普通女性。第三节为颂事类,叙述的事件为皇嗣降生、皇后亲蚕、祥瑞降临,可见颂用于比较重大的场合。第四节为颂物类,有动物、植物和生活物品。在对文本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归纳出三国颂文的特征:首先,在内容上仍以帝王先贤为主,同时又呈现出生活化的倾向;其次,在功能上借颂文安抚民心,巩固统治;最后,在文辞上呈现出庄重典雅的风格。
  第三章为颂文与其他文体的互动交流,分为四节。第一节为赋与颂的文体互动,赋、颂二体在功能与手法上通用,为其互动构建了渠道。第二节为颂与赞的文体互动,颂与赞在三国时期的应用范围极为相似,二者的歌颂对象都以帝王贤臣为主,又都涉及女性、动植物等,并且都具备劝谏、教化的功用。第三节为颂与序的文体互动,颂序用于交代写作缘由或描述写作对象,有利于读者对于文本内容的把握。第四节为颂与碑的文体互动,颂与碑都以书写事实为依据,继而进行赞颂,颂文掺杂于碑文中的情况也时有出现。通过对颂文与其他文体互动情况的探讨,可以进一步了解颂体在三国时期的发展状况。
其他文献
作为中华民族神话体系中的重要文化英雄和创世神,伏羲在多地的神话中频繁出现,国内北方、西北和西南等地都有各自成熟的伏羲神话。本文立足于黄河流域的伏羲口述神话文本,以“灾难降临”母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的表层结构进行分类,探究其隐含在母题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灾难降临”母题的发展现状和总体特征。  文章由绪论、主体、结束语三大部分组
学位
“寄食者”(parasite)是法国哲学家塞尔(Michel Serres)于1980年所提出的概念。“寄食者”是事物基本关系间的中介者和干扰者,决定着事物间普遍秩序的构成,具有建立沟通和阻碍交流的双重可能性。“寄食者”以其在基本秩序生产中的决定位置,构成了不同领域间的信息交汇节点,因此“寄食者”理论也可是一种跨越学科边界、汇通不同领域间思想以进行知识生产的理论话语。本文聚焦于塞尔的“寄食者”理论
民间童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中得以传承。从民间童话具有变异性的特点来看,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新生。童话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儿童强烈的阅读需求,以及商业资本的助推等因素,使童话的改写和转化已经成为必然。在当代,民间童话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既有以有声书、广播剧等为代表的口头传播形式,也有以纸质书等为代表的书写印刷形式,还有以动画等为代表的影像形式。  本研
学位
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第二代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其小说中建构了三种空间意象,印证了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物理空间,精神和想象空间,社会空间。本文结合列斐伏尔、福柯和巴什拉等人空间理论,利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金色眼睛的映像》《婚礼的成员》和《伤心咖啡馆之歌》这四部作品。为深入发掘麦卡勒斯小说空间背后所蕴涵的文本寓意和现实意义,论文分成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
学位
嘹歌是流传于百色地区壮族民众中的一种传统民歌。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嘹歌作为壮族传统民歌与壮族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传达着民族文化的深层含义和结构方式。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世居左江流域的广西百色平果壮族民众,在以往相对封闭的社会生态中逐渐构建起依据血缘、族缘、地缘与神缘等聚合方式形成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在当下的社会中逐渐淡化模糊。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变化,壮族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海”族词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视角来考察“海”族词的语义建构过程,即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为支撑点进行探究。采用建立小型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察。本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将阐述选题缘由及意义、前人研究及成果、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文语料界定及来源。第二部分:阐述“海”族词的结构类型,将“海”族词分为“海”族复合词和“
学位
吴方言作为我国第二大汉语方言,对其调查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便已开始。苏南吴语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苏州等代表城市。金坛处在吴语区与江淮官话区交汇的地方,记录描写金坛境内吴方言意义重大。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坛吴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进行描写与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金坛的地理人口状况、历史沿革、语言概况,综述了江苏境内吴方言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目的意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桓温及其幕下文士的生平思想,考证文人间的交游活动,具体分析其文学作品,从整体角度总结概括桓温幕府文学的创作特点。  第一章,围绕桓温展开论述。本章将分别从桓温的生平及思想两个方面进行解读,试图全面展现桓温的形象。桓温祖上为龙亢桓氏,为世家望族,后因参预朝事跌为刑家,其父桓彝以身殉国,桓温子袭父爵,声名渐显。桓温一生锐意进取,凭借赫赫战功位极人臣,但也因朝廷的猜疑逐渐走上与之对抗的道路,
学位
白居易的科举文章以其详尽、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突出的艺术成就受到唐人乃至后人的追捧。白居易早年在科举文章中花费的心血并不少于诗歌,《策林》更是他的悉心之作。近年来对白居易《策林》的关注多在其思想内容方面,而关于《策林》的章法结构、说理技巧等方面仍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策林》是白居易专为参加制举拟作的试策。试策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内容往往与“政化得失”相关,采用问答结合的形式
学位
叙事是和人类的历史同时开始的,然而对叙事的系统研究在20世纪才真正展开。传统小说理论重视道德教化,小说往往充当宗教、神学的婢女,直到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者福楼拜和詹姆斯将小说视为一种自足的艺术有机体,把注意力转向了小说技巧,尤其是叙述视点的运用,一种过于倚赖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风气才开始得到改变。近一个世纪以来,视角一直是小说叙事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虽然这些研究颇多新见,但在操作中又使人深感其局限性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