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后牙区连续多颗种植体颊侧角化黏膜增量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是种植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证实。自体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s,FGG)是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增量最有效的方式,但FGG存在第二术区会增加患者术后不适。近年来组织替代材料用于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增量有较多报道。下颌后牙区连续多颗牙缺失种植修复常面临角化黏膜不足的问题,研究表明因局部解剖特点,其治疗预后显著低于其他区段。然而,探讨下颌后牙区连续多颗种植体颊侧角化黏膜增量的预后研究鲜见,针对该区段的治疗参考不足。研究目的:1.通过3年的回顾性研究,评估下颌磨牙区相邻种植体颊侧FGG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FGG在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位点的差异,以探讨位点差异对FGG临床效果的影响。2.通过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比较异种胶原基质(xenogeneic collagen matrix,XCM)和FGG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报告结果,为XCM在下颌后牙区连续多颗种植体颊侧角化黏膜增量中的应用提供临床证据。研究方法:1.回顾性研究,2019年的1月至12月,纳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2016年1月至12月,行下颌磨牙区相邻种植体颊侧FGG的患者21例。回顾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角化黏膜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MW)。术后3年,随访测量KMW,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改良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边缘骨吸收。对比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位点种植体的软硬组织参数。2.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2018年11月到2019年12月连续就诊,下颌后牙区连续多颗种植体颊侧KMW<2mm的患者42例,试验组(21例)采用XCM,对照组(21例)采用FGG。评价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颊侧KMW变化,术后6个月的牙周相关参数。同时于术后即刻,术后两周,术后6个月利用问卷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报告结果,术后即刻评价患者的疼痛、紧张、恶心、对手术时长的耐受和对手术的接受度。术后2周评价患者每日的疼痛、肿胀和出血情况,评价日常口腔活动中的疼痛程度,对照组比较供受区的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再治疗的意愿和满意度。结果:1.回顾性研究,3年随访时,获得的平均KMW增量是2.35±1.33 mm,平均KMW收缩率是58±23%。第一磨牙位点(2.87mm±1.40 mm)比第二磨牙位点(1.83±1.06 mm)表现更显著的KMW增量(p<0.05)。第二磨牙位点(68±20%)比第一磨牙位点(50±26%)表现更明显的KMW收缩(p<0.05)。然而,种植体周围其他组织健康参数在不同下颌磨牙位点没有表现显著的差异(p>0.05)。2.通过6个月的随访得到结果如下: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角化黏膜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XCM:1.57±1.69 mm,FGG:2.68±1.80 mm,p-0.003),试验组角化黏膜收缩明显高于对照组(XCM:65 ± 21%;FGG:47±23%,p=0.000)。术后即刻,试验组患者对手术的接受度显著更高(XCM:0,0-30.0,FGG:30,0-50.0,p=0.025)。术后2周,试验组的疼痛程度(XCM:46.7±25.9,FGG:61.9±20.2,p=0.040)和疼痛持续时间(XCM:5.52±3.57,FGG:8.48±2.80,p=0.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在说话和咀嚼时的疼痛更明显,对照组76%的患者报告供区比受区更疼,患者报告的肿胀和出血程度无组间差异。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再治疗意愿显著高于对照组(XCM:76%,FGG:43%,p=0.021),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无组间差异。种植体周围其他软组织健康参数无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1.下颌磨牙区相邻种植体颊侧FGG可获得较稳定的临床效果。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颊侧FGG的稳定性好于下颌第二磨牙种植体颊侧。种植体周围其他组织健康参数在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没有差异。FGG术后的角化黏膜增量可能与种植体所在位置的局部解剖条件有关,提示前庭沟浅、靠近外斜线、肌肉附着高和缺少邻牙支持可能会引起更明显的角化黏膜收缩。2.经过6个月的随访,在下颌后牙区连续多颗种植体颊侧,XCM增宽角化黏膜的效果可达到2mm以上。FGG增宽角化黏膜的效果较XCM更明显。在术后随访的不同阶段,XCM组比FGG组具有更高的手术接受度,更少的术后不适,以及更大的再治疗意愿,主要是早期愈合过程XCM组疼痛程度更轻,疼痛持续时间更短。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口腔内的硬组织,例如牙釉质、骨等都是口腔内完成咀嚼等重要功能的支持组织。目前,口内硬组织修复材料与天然组织各项性能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牙釉质的原位直接修复包括了树脂修复、再矿化修复等,其与天然牙釉质力学性能存在差异、连接薄弱等缺陷;金属种植体修复材料与颌骨力学性能不匹配,易导致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屏蔽。非晶体材料是材料科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相比于其对应的晶体材料,非晶体陶瓷材料在
高炉喷吹煤粉(PCI)替代焦炭提供热量和作为还原剂,不仅降低焦比和生铁成本,而且可以改善高炉炉缸工作状态,使高炉(BF)生产稳定顺行。风口前煤粉的燃烧降低了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为高炉提高风温和富氧鼓风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矿石还原和高炉操作指标的改善。目前高炉喷吹煤粉是一项非常普及的技术,基本上被所有大中型高炉所采用,而且喷煤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比于部分高炉的大喷煤量,国内大部分高炉的喷煤比仍有
研究一:深度学习与人工标注在基于下颌尖牙的年龄评估中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传统人工标注的髓腔/牙齿面积比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曲面体层片中应用下颌尖牙评估年龄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影像科数据库中收集360位女性和360位男性患者的曲面体层图像并分为训练集(其中包含600个患者数据)和测试集(其中包含120个患者数据)。下颌尖牙所在的矩形区域被定义为兴趣区域(ROI)。利用手动分割
研究目的:神经脑影像学研究表明,杏仁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早期容易受累及的结构,且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1.探讨静息状态下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初级情绪感知通路和高级情绪调控通路的功能连接特征,及其在临床症状发生中的机制。2.基于杏仁核的结构及功能的异质性,进一步探讨FES患者以杏仁核亚区为核心的初级情绪感知通路和高级情绪调控通路功能连接的受损
镁碳(MgO-C)系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和抗高温熔渣侵蚀性能,常应用于转炉、电炉、精炼炉以及钢包。然而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冶炼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节能降耗要求的提高,对MgO-C系耐火材料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普通MgO-C系耐火材料由于其含碳量较高,在与钢水的接触过程中会使钢水中增碳,这对低碳钢以及超低碳钢的冶炼非常不利。而MgO-C系耐火材料中石墨含量的减少又将降低耐火材料自身的抗热
目的:通过建立口腔颌面部疾病(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s,OMD)患者的面部图像数据库,测试并提高现有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算法识别OMD患者面部标志点的准确性,进而建立面神经功能的AI评价系统。在AI识别面部标志点的基础上,测量并筛选具有诊断意义的指标,用以对分区面神经功能指数(regionalfacial nerve
转炉采用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造渣炼钢工艺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同时可减少生石灰烧成与储运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随着炼钢生产降本增效和环保需求的增加,这种工艺近年来再次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但由于石灰石需先分解再溶解,且分解反应是一个强吸热反应,容易导致吹炼初期成渣速率慢,影响铁水脱磷效果。虽然近年来很多企业进行了大量利用石灰石替代石灰炼钢的生产实践,但实际应用效果差别很大。考虑到石灰石“先分解再
拔除智齿是否会造成面部软组织的体积改变,也就是“拔智齿能不能瘦脸”是很多患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本研究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实验一目的:面部软组织的形态会受头位、表情、下颌位置、面部遮挡、仪器因素等条件影响。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结构光面扫用于真人的的标准化流程,并评估结构光扫描的临床可重复性。材料和方法:20名志愿者每人被3名研究者各拍摄3次结构光扫描,共拍摄9次。拍摄在标准化流程引导下进行,在同一天内
背景与目的:氟维司群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类内分泌药物,能够更加彻底地阻断ER及下游信号通路的转导。氟维司群500mg在激素受体(hormonalreceptor,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显示出其良好的效果及耐受性,但在复杂临床情况之中的真实世界证据仍是相对匮乏的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常伴有口干、眼干等并发症,是重症干眼的常见病因。课题组以往的研究中,在进行自体血管化下颌下腺移植术治疗重症干眼时可观察到,与非SJS导致重症干眼的患者相比,SJS导致重症干眼的患者其下颌下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