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热结血脉证)舌象临床观察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p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被诊断为心绞痛痰瘀互结+热结血脉型及单纯痰瘀互结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的舌象定性及客观化指标,探究两种证型舌象特征差异性,探究通过舌象反应的病机变化。材料与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中医诊断符合痰瘀互结+热结血脉型及单纯痰瘀互结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纳入及排除标准严格选择相应患者,共计177例。对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遮光移动舌象拍摄仪于第二天晨起拍摄舌象。经由专家舌象进行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等宏观舌象的诊断。运用Adobe Photoshop 2020取色工具分别提取5个分区的舌质、舌苔区域的RGB、HSV色彩空间数值。将数据导入SPSS26.0数据统计软件中,针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方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具有等级特征的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对于没有等级特征,需要统计构成比不同的计量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具有更高的红色舌象特征,反映了本证型火热证素占比更高。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点刺舌占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与痰瘀互结组间裂纹舌特征具有统计学差异。胖瘦、老嫩、齿痕等特征并未有显著差异。2.与痰瘀互结证相比,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舌苔颜色具有统计学差异,痰瘀互结+热结血脉型更黄。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与痰瘀互结组燥苔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厚苔、腻苔、苔量并未有显著差异。3.客观化舌象特征数据显示,1区R值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1区舌色更红。其余G、B、R+B/R+G+B、H、S、V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2区G值、R+B/R+G+B值、S值、V值、R/R+G+B值等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R、B、H值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2区相较于痰瘀互结组舌色更红,颜色更紫,颜色更深,亮度更大。两组间R+B/R+G+B值、R/R+G+B值、S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R、G、H、B、V值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3区舌色更红,舌色颜色更紫,颜色更深。两组间R+B/R+G+B值、S值、R/R+G+B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R、G、H、B、V值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4区舌色颜色更红,更紫,颜色更深。两组间R+B/R+G+B值、H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R、G、S、B、V值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5区色调差异大,颜色更紫。两组间R值、B值、R+G/R+G+B值、H值、S值、V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G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1区舌苔色调差异大,颜色更黄,颜色更深,亮度更高。两组间R值、B值、R+G/R+G+B值、H值、S值、V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G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1区舌苔色调差异大,颜色更黄,颜色更深,亮度更高。两组间G值、B值、R+G/R+G+B值、H值、S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R、V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2区舌苔色调差异大,颜色更黄,颜色更深。两组间B值,G值,R+G/R+G+B值,H值,S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R值、V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3区舌苔色调差异大,颜色更黄,颜色更深。两组间B值、G值、R+G/R+G+B值、H值、S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R、V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互结组4区舌苔色调差异大,颜色更黄,颜色更深。两组间G值、B值、R+G/R+G+B值、H值、S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R、V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痰瘀互结+热结血脉组相较于痰瘀组5区舌苔色调差异大,颜色更黄,颜色更深。结论:1.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热结血脉证与单纯痰瘀互结证舌象特征的差异1.1宏观舌象的差异相比于单纯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热结血脉证舌象舌色多红、多绛,舌质多点刺、多裂纹,苔色更黄,苔质多燥。1.2客观化舌色、苔色差异相比于单纯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热结血脉证1区舌色更红,2、3、4区舌色更红、更深、更紫,5区舌色更紫。1区苔色更亮、更深、更黄,2、3、4、5区苔色更黄、更深1.3基于两组舌象差异性的病机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热结血脉证以脾虚为本,痰瘀热为标,火热病邪为当前标实的主要因素,相较于痰瘀互结证血瘀更严重。气分热、营血分热皆存在,涉及的脏腑包括心、肝胆、脾胃等,营血分热虽盛,但营阴耗伤不著,津伤表现相对更明显。2.方法学结论RGB、HSV客观化颜色数值能够反映不同组舌象特征差异,对于不同分区的颜色区别、紫色差异反应更加灵敏,具有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在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临床相关指标等因素与低钠血症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实践意义,并进一步对结直肠癌伴低钠血症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更好地预测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具有病理诊断的90例结直肠癌伴低钠血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规范与排除标准筛查了符合条件资格的患者,
学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上的人口总量以及工业规模正在迅速扩张,导致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总量越来越大。然而在过去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天然形成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由于人们缺乏节约意识,储量正急剧下降,并且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的大量燃烧等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热,正在严重污染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寻找一些对环境更加友好,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的能源,如现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82例小陷胸汤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以客观的评价小陷胸汤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的安全有效性,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效果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共计168例,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获得去除混杂因素病例82份,其中采用常规治疗加小陷胸汤治疗的病例共4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的病例40例,记录其随诊12
学位
随着绿色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效储能装置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两种最重要的储能系统,它们具有环境友好、能量/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石墨是目前最为普遍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它的理论容量只有372 mA h g-1,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电池设计的需求。近年来,研究者们研究发现过渡金属磷化物用作电池负极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石墨负极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
学位
光电功能材料因其应用广泛及性能优异而在国家国防建设与人民生产生活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大到军事领域中的激光,小到日常通讯中的光纤,光电材料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光电功能材料,就是具有光学性能,电学性能或者光电转化性能的功能材料,其能够将光能有效地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针对实际问题来看,近十多年来,由于印染废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利用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染料成为了一种清洁、高效的方法
学位
镍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磁性强,易回收的优点,在催化、吸附及电化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镍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主要是通过氢气(H2)或者硼氢化钠(NaBH4)等还原剂去获取。合成操作过程复杂,且不易操作,极大的限制了镍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的应用。因此,亟待发展新的镍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成为近期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论文采用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作为
学位
近年来,PM2.5因其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巨大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室外的PM2.5可以通过门、窗、建筑的渗透和机械通风系统进入室内。因此研究城市人居环境PM2.5时空变化特征,探索主动措施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从而实现个体的防护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首先于2018年冬季和2019年夏季,利用位于上海市内环的某高层建筑楼(约90 m)8层、16层、24层西北面阳台和楼顶平台对PM2.5质量浓
学位
医养结合是社区慢性病老人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年龄增高,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医养结合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基本内容。然而,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相分割,慢性病老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难以获得满足。因此,深入研究社区慢性病老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问题,探究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慢性病老人为研究对象,以上海社
学位
环氧树脂是最重要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它们具有出色的耐化学性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复合材料、保护性涂料、结构粘合剂和电子元件的基体树脂。然而,由于内部的高度交联,及较大的电阻和热阻限制了它们作为抗静电和导热复合材料的应用。传统方法之一是将导电纳米填料例如碳材料(纳米粒子,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等)和金属纳米线(Cu NWs,Ag NWs等)直接与聚合物基体混合,改善复合材料的上述缺点。银纳米线(
学位
岩石化学风化碳汇(RCS)已经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纳入去除大气二氧化碳的技术路径之一,与海洋碳汇和植被碳汇并列。同时,RCS也是全球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国二十一世纪以来RCS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并不清晰。此外,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对中国RCS的影响也不清晰,影响了对中国碳循环的深入理解。为此,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高精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