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政务新媒体发展新型模式,其中于日常交际和政务公开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的政务微信,已成为当下研究的关注点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统计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分析。语言学研究也应当对此予以关注并有所作为。 近年来,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当中。语言本体不再是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政务新媒体发展新型模式,其中于日常交际和政务公开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的政务微信,已成为当下研究的关注点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统计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分析。语言学研究也应当对此予以关注并有所作为。
近年来,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当中。语言本体不再是研究的唯一着眼点,图片、动作、视频、版式等非语言符号都正参与建构意义。版式多模态话语旨在研究某界面各元素间的排列及配合情况,通常是多模态话语中最易被忽略的部分。本文尝试基于Halliday的三大元功能思想和Kress&Van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以“杭州政务微信”为例,对版式多模态话语进行初步研究。着重探讨以下三点:一、政务微信版式多模态话语的构成,其各构成成分于局部和整体中如何协作建构意义?二、政务微信版式多模态话语的功能为何?三、政务微信版式多模态话语中存在何种问题?有何优化策略?
本研究从新视角入手,将处于视觉交流边缘的版式多模态话语引入研究中,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分析文字版式;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角度探讨图片版式;还对政务微信版式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做了详细分析;并由此归纳功能、问题及优化策略,拓宽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的研究视野和应用领域,同时对促进政务微信的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由于文化之间的不同关系和文化的往来,使国家之间出现了相互的抗争或者是制衡、信任或者是猜忌、合作或者是敌视。文化认同成为推动外交关系发展的深层次原因。韩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在“文化立国”以及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韩国成功发展成为一个文化产业大国,文化的快速发展为韩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是韩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保
心理理论是三十年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主要是在错误信念(false beliet)实验范式下进行的。先前心理理论研究的关注对象主要是3到5岁学前儿童,以描述性研究以及心理理论与其它相关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主,对心理理论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论文总结了儿童何时开始具备信念推理的能力、如何解释儿童心理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显著变化、以及儿童如何进行错误信念推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介绍了当前相
创业心理研究日益关注多个个体心理变量(如态度、人格、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创业意向或倾向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对象也从单一的创业成功者拓展为"潜在创业者"(如,大学生群体)。然而,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仍多集中在影响该群体的创业影响因素和创业者心理特点上,并多从理论综述的角度探讨创业者创业特点,实证研究较少:另外,从创业意向的个体心理研究的视角看,目前关于个体心理变量
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的决策常常会出现很多偏差,锚定效应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偏差。锚定效应经历三十多年的研究,纵向比较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锚类型的研究,主要包括同化锚和对比锚;(2)锚定效应类型的研究,主要包括自我产生式锚定效应和实验者提供式锚定效应;(3)锚定效应的基本机制研究,主要是对于锚定现象不同的解释,如"不充分调整"和"选择易达性";(4)锚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横向比较这四个方
自尊(SelιEsteem)多年来备受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领域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自尊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个体身心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于自尊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一直存在争议。 关于自尊结构,存在单因素观与两因素观的争论,以及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双重结构与传统外显结构的争论。关于自尊特性,存在动态与稳定之争,以及是人格特质与情境特质的争论。关于自尊功能,存在维持与发展功能之争,以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中,情绪与记忆的关系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不需要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任务产生影响且表现出来的内隐记忆的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往研究是分别在知觉驱动加工上来探讨抑郁个体内隐记忆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或者是在概念驱动加工上来考查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而本研究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设计了知觉驱动加工和概念驱动加工两个实
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从人类进化论和符号互动论的角度对自尊的功能给出了新的解释,并对许多自尊特性和有关的自尊现象给予解释和澄清,同时还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治疗实践意义。但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社会计量器理论框架下自尊的探讨还不够系统和充分,存在研究背景西化、社交反馈类型单一化等不足。本研究针对以上不足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充分考虑社交反馈的类型,探讨社交反馈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社交决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三
文章标记效应(the effect of text signals)是近三十年来西方文章阅读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我国对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该领域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文章阅读心理加工过程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当前对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标记对文章阅读信息保持的影响上,而对文章阅读加工的其他认知过程则很少涉及。同时,在对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中,对材料的呈现方式,多采用
近世以来,凡论骈文者,大多以为骈文至明则了无足观。但明代骈文的创作与批评却有着为人所忽视的丰富性与承上启下的时代性。明代骈文的发展与吴中文学的兴起与繁荣密切相关。作为六朝文学的发祥地,吴中本就奄有六朝之文统。与文学复古运动桴鼓相应,这些学问博雅、文采绮丽的江南士子标榜六朝与骈体,开启了骈文的新纪元。本文拟采取地域文学视角对明中期以吴中为腹地的江南地区骈文做一研究。 明代骈文史的建构必须依据文本的
神话与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神话孕育了各类文学作品,为其提供原型母题;神话也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在时代中获得了新的文化内涵。普罗米修斯作为希腊神话中的重要原型,在不同时代,被不同作家以当下的历史语境为依托进行了变形与改写。加缪在普罗米修斯神话中充分汲取养分,将其灌注于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文学作品中。文章围绕普罗米修斯神话中造人与反抗这两大主题,将西绪福斯作为普罗米修斯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