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伴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与人口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全球范围内粮食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耕地匮乏、水资源短缺等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人类面临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严峻挑战。由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土地扩展也给自然环境和公共设施等带来了沉重的压力。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从国家宏观发展政策上来看,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将成为未来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地区,因此如何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合理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这一地区未来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安全格局下,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西部地区,未来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西部地区大多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受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口的承载能力较低。因此,在这种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面对重大发展机遇的条件下,更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避免出现过度的人口城镇化,及其他与资源和环境相悖的发展行为,因为该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旦发生生态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便会加剧,造成不可逆的后果。综合以上考虑,本文试图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状况,以探求如何使干旱半干旱地区在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有序进行。针对当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水资源承载力方面,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发展条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创新地构建了适合该地区的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以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特征。文章共选取了31个指标构成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交通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六个要素,形成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承压指数、协调系数、可持续发展系数等多个指数的评价和分析,来综合性地考量城市发展的承载状况,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全面、科学、客观地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因素,以便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案例,首先对乌鲁木齐市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然后运用评价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历史时期的综合承载力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承压能力、协调状态、可持续发展状态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综合承载情况的变化,找出制约乌鲁木齐市承载能力提升的短板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对类似的干旱半干早地区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综合承载力的首要因素,同时城市的经济社会因素也逐步超越其他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发展的协调性需要各承载力要素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升,而单纯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并无法使城市的可持续性提升,必须在坚持提升关键性的短板因素(如水资源承载力)的前提下,促进各要素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乌鲁木齐市来说,水资源承载力的下降成为制约和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水资源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来源于资源性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导致用水量的增加、城市供水能力提升较慢等因素;未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成为提升乌鲁木齐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中之重,同时积极提高城市的社会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资源承载力较低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