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61年《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被发现以来,此本独有的六百多条行侧墨批就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关于它们是否出于脂砚斋等曹雪芹身边亲友之手,一直存在着疑问和争论。前辈们多从版本学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本文试图从批语形式、批者自身的特点、侧重于评点曹雪芹笔下有关世情世态的批语着手,与脂评相比较,探讨蒙府本侧批的特点。蒙府本侧批出现在《石头记》的前49回中,评点形式上,尝试使用了脂评中未见的韵语批,在评价纯美真诚的情感时,用“花”与“水”这两种相依相伴的意象,营造出含蓄蕴藉的意境,为蒙府本评点增添了光彩;从错字的情况来看,这些批语曾被数次誊抄;从用词习惯来看,蒙府本侧批与脂评的差异较大,对于“英雄”一词的理解,尤显蒙府本侧批的独特之处;从批者自身的特点来看,蒙府本批者不了解曹雪芹的家世和经历,对《石头记》所迷失的稿本内容没有更详细的透露,对书中人物的态度以及对所引其他小说、戏剧的态度都与脂评不同,并且具有脂评者所没有的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破旧立新的精神;从批语内涵来看,脂评除了以大量的笔墨回忆并点出曹雪芹的家世和经历外,更侧重于对曹雪芹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的总结,而蒙府本侧批除了多处对作者的用心和书中人物心理的推测外,对曹雪芹艺术手法的总结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的,在篇幅上远不如脂评多,相比较而言,蒙府本侧批更侧重于对雪芹笔下世情描写的评点上。这些批语,不仅篇幅较长,而且多次抒发伤时骂世之感,更与脂评中所“哭”之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整体来看,蒙府本批者更像是脂砚斋等评点者圈外的人。不管这些批语究竟出自谁人之手,蒙府本侧批独立承担了《石头记》中多回的评点任务,至少那部分与脂评有着迥异风格的批语为我们留下了脂评者圈外之人对《石头记》的评价态度。蒙府本侧批不是脂评的附庸,具有相对独立的形态,有无法替代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