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筛选评价及改造利用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tianshi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引起的稻瘟病是世界性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是导致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掌握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分布及其变异动态以及水稻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动态,对制定抗稻瘟病育种策略和指导抗病品种合理利用以及病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探明四川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分布及其变异动态和主要杂交稻品种抗瘟性变化动态的基础上,对现有部分抗源材料的抗性特点、主要农艺性状、稻米品质、恢、保特性、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同时采用“细胞工程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病圃低世代材料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和高世代稳定材料恢复力、配合力测定相结合,快速创制优质、抗稻瘟病新材料”的技术路线,改造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综合农艺性状,创制可直接应用于高产、优质、抗稻瘟病突破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的新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02~2005年利用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对四川稻区477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02~2005年四川稻区稻瘟病菌由7群33个小种组成,其中,ZB群出现频率为74.0%,为优势小种群,ZA群出现频率为19.7%,为重要小种群。ZB13小种出现频率最高(36.5%),为优势小种,重要小种有ZA13(9.6%)、ZB15(8.2%)、ZB29(7.6%)、ZB31(5.7%)和ZB5(5.2%)。年度间稻瘟病菌小种组成有差异,ZA群小种对水稻品种的致病力明显强于ZB群和ZC群,ZA群小种出现频率从2002~2003年的8.3%~3.4%上升到2004~2005年的30.3%~36.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抗病育种策略应重点针对ZA群小种。不同生态区的稻瘟病圃雅安病圃、叙永病圃、蒲江病圃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在不同生态区进行抗性鉴定,才能对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系统分析四川稻区历年(1979~2005年)来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动态和稻瘟病的流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与稻瘟病的流行危害密切相关,一个地区或生长季节的病原菌群体,其优势小种(群)所占的比例越高,该地区或生长季节病害发生危害就越严重。这对开展稻瘟病流行危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苗族的蜡染历史悠久,它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民艺,更是有生命的活化石。但目前蜡染技艺与城市主流生活的链接相对显得较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传统工艺的重视,蜡
结合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将"VHF避碰协议"分为"协议避碰"和"协议背离"两种情形,具体分析其法律性质和效力,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对一起船舶碰撞事故实例进行碰撞责任划分,旨在为"V
<正>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经济体的兴衰,最终取决于其实体经济的效率、规模和总体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取得了长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具有免疫原性和耐受性双重作用。DCs的免疫原性体现在作为专职APC对自身抗原异
目的:放血、电针对CUMS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OS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正常雄性大鼠48只,予以CUMS结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造模时间21天,以开场实验评价抑郁行为。模型复制成功后予以
由于报刊批评和报刊起源的“并蒂莲"现象,我国报刊批评的萌芽自古代报纸诞生之日起即已存在。它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文本的发展过程,作为一项研究,本文所确认的最早的文本范式是
目前临床中针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辨证论治体系较为局限,络病理论作为中医学一种重要的病机学说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探讨思路。络病病机有易滞易瘀、易
本文结合笔者长期从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与评审技术服务,分析总结了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让企业安全生产标
班级公约应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因为它是班级成员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围绕班级管理达成的关系契约,是学生通过民主协商后共同设定权利和义务的自主管理制度。班级公约
目的:探讨晋江市晋南片区外来工失眠的不同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季节、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不同特征人群失眠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睡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