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及不同品系小鼠不同消化道组织中肝螺杆菌16SrRNA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d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病理进程中,HCV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同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且基因型相同者,在除外饮酒、药物、自身免疫、代谢、遗传易感等因素外,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并研究与嗜肝病毒在慢性肝损伤及癌变发生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其他感染因素,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许多胃肠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而且与许多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慢性胰腺炎、胆道系统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缺铁性贫血等。国外几组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HCV相关性肝硬化、肝癌患者的H.pylori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也进一步证实H.pylori感染可能在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致病作用。随着对螺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还发现H.hepaticus及其他螺杆菌属感染也可能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相关。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H.pylori与HCV是否具有协同致病作用,以及探讨我国实验室不同品系小鼠H.hepaticus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探讨H.hepaticus与慢性肝病发病的关系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与HCV RNA载量和HCV RNA基因型的关系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7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27例健康献血者及328例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感染及毒力状况进行调查,并对H.pylori感染与HCV RNA的载量和HCV RNA基因型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ylori感染率与慢性胃炎组接近,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H.pylori感染尤其是CagA+VacA+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尤其是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CagA+VacA+H.pylori感染率更高。而H.pylori感染状况在不同HCV RNA载量组及不同HCV RNA基因型组无明显差异。提示H.pylori感染尤其是CagA+VacA+H.pylori感染可能与HCV具有协同致病作用。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幽门螺杆菌cagA、vacA和glmM基因及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分析及意义探讨为进一步探讨H.pylori感染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是否具有协同致病作用,首先采用ELISA方法对34例行肝穿或手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组。随后应用H.pylori cagA、vacA和glmM基因特异性引物对23例H.pylori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进行H.pylori cagA、vacA和glmM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血清抗H.pylori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30.4%的肝组织可检测到H.pylori cagA、vacA和glmM基因,其中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H.pylori glmM基因检出率最高达80.0%,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组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组。提示H.pylori感染在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与HCV起着重要的协同致病作用。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pylori cagA、vacA和glmM基因检出状况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表明轻度慢性丙型肝炎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检出H.pylori cagA、vacA和glmM基因,而1例重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检测到H.pylori glmM。分析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和合并肝癌患者肝组织H.pylori cagA、vacA和glmM基因检出状况与肝脏功能分级的结果显示B级和C级者H.pylori cagA、vacA和glmM基因阳性率较高,提示H.pylori感染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和合并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与HCV起着重要的协同致病作用。为进一步探讨H.pylori以外的其他螺杆菌感染与HCV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11例抗H.pylori抗体阴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进行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扩增,结果表明有1例丙型肝炎合并肝癌的患者肝组织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扩增结果为阳性,对扩增阳性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除H.pylori感染外其他的螺杆菌感染也可能和HCV在肝癌的发生中起协同致病作用。三、不同品系小鼠不同消化道组织中肝螺杆菌感染状况及16SrRNA基因分析为了明确我国不同品系小鼠H. hepaticus感染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分别应用ELISA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PCR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进行血清抗H. hepaticus抗体检测、粪便H. hepaticus抗原检测及粪便H. hepaticus特异性16SrRNA基因检测。结果表明,102只不同品系实验室小鼠中,H.hepaticus感染率为11.8%,其中A/J小鼠感染率最高为66.7%,其次为SCID小鼠为21.4%,C57BL/6小鼠及BABL/C小鼠亦检测到H.hepaticus感染,感染率分别为5.1%和7.0%。随后应用PCR法对H.hepaticus感染小鼠胃、小肠、盲肠和肝脏等组织进行H. hepaticus 16SrRNA基因扩增,结果表明不同品系小鼠盲肠组织H. hepaticus特异性16SrRNA基因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小肠,而肝脏及胃组织中亦可检测出H. hepaticus特异性16SrRNA基因。提示H. hepaticus在不同品系小鼠主要定植在盲肠及小肠,肝脏及胃内亦有定植。同时对H. hepaticus特异性16SrRNA阳性组织进行螺杆菌分离培养,仅在1只A/J小鼠的盲肠组织中分离出1株H. hepaticus。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及肝脏组织H.pylori cagA、vacA和glmM基因及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证实,H.pylori或其他的螺杆菌感染与HCV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我国不同品系实验室小鼠中存在H. hepaticus感染,且主要定植于盲肠和小肠,胃和肝脏内定植较少。本研究在H. hepaticus感染A/J小鼠盲肠组织中分离鉴定出1株H. hepaticus菌株,为进一步探讨H. hepaticus在慢性肝炎、肝细胞癌发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实验课教学组织及实施中三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结合实验课教学实践,并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组织、实施实验课的三个环节:教师、实验员、学生之
“超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创新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超高延性混凝土在钢桥面铺装、桥梁耐久性及抗震性能提升中的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具有
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传媒产业竞争态势更为激烈,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因应这种变化,欧美传统传媒业近年来发生着频繁的出售、并购、分立剥离活动,形成了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深入,大规模工程建设诱发滑坡灾害的风险逐步增加。此外,地震、极端气候等自然灾害等引发的滑坡,也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滑坡探测诸多方法中,地球物理勘探是最经济、快速、有效的方法。地震层析成像可以识别滑坡体、滑坡面,是滑坡探测中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是,目前地震层析成像探测滑坡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采集参数选取依据不足,反演参数优选、速度界面解释主观性强等问题;此
为分析镁合金表面膜的活性位置,建立起镁负极的点蚀破坏与电化学特性的关联性,本文采用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AZ镁合金在MgSO_4溶液中的点蚀行为,从电解质浓度、电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性的反法西斯战争,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镇江人民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文化教育领域内的抗日斗争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他们通过
匝道端部纵坡的计算方法因各人选用的方法以及各方法取值的不同,计算出的结果往往不一致。本文以江西上浦高速公路的信州互通为例,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纵断面的4种接坡方法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研究背景和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一种肝向性DNA病毒,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孕妇感染HBV后,可能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是我国人群HBV传播
研究背景 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病情危笃,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治疗难题。尽管近年来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大进展,AHF患者病死率依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