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治疗这三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前后疼痛症状缓解情况,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丢失率等的观察,评价它们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椎体高度恢复与疼痛程度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检索在我院二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并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分成:A组(PVP);B组(PKP);C组(保守治疗);每组选取20例患者。采用 VAS、ODI评分标准和影像学分别评估,将所调查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组间疗效、影像学变化特点;并分析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与 VAS评分相关性,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与 VAS评分改善相关性。
  结果:1. A、B组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A、B组的治疗前、治疗后VAS、ODI评分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治疗前、治疗后VAS、OD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末次随访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与VAS评分有一定相关性,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与VAS评分改善无相关性。
  4. C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保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
  5. A组手术过程中发生了4例骨水泥渗漏、B组2例;术后随访发生了4例椎体再骨折。C组在卧床恢复期间出现肺部感染2例、褥疮2例。
  结语:1.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以及保守治疗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2.椎体成形术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3.椎体成形术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不仅能够通过迅速持久地缓解疼痛和快速强化固定椎体达到早期功能恢复、减少卧床并发症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充分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达到还原脊柱序列、延缓或减少退变发生的作用;4.传统保守疗法与椎体成形术以及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虽然其疼痛缓解时间较长,而且与长期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但是其疼痛缓解效果与椎体成形术以及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一样确切稳定,如果辅以积极锻炼、加强护理、努力防止并发症,保守疗法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对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仍然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其他文献
油菜菌核病是由病原真菌核盘菌侵染引发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其危害极大且防治困难,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主要原因。硒是植物的有益微量元素,适量浓度的土壤硒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害能力。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植物病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的研究表明:土壤硒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组成。
  油菜地土壤硒的存在能否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硒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改变能否影响到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相关问题尚不清楚。为揭示土壤硒-微生物
花岗岩类岩石遍布世界各地,并且它是构成大陆地壳的重要部分。在物理风化的影响下,岩石发生破碎后导致通气性、透水性的增加,这就为土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从我国中部到南部,花岗岩土层总体上呈逐渐增厚的趋势。这是由于在湿热条件下,花岗岩矿物组分的稳定性不同,导致其岩体风化速度快,风化体深厚疏松。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壳是崩岗发育的基础,崩岗对我国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巨大,研究崩岗发育与花岗岩岩土体特性之间的关系,这对我们认识崩岗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区域地质构造的差异和岩石的不均一性等深刻影响花岗岩岩土体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多数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形成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土壤团聚性能差,水土流失严重,植物定植困难。如何提高黄土高原地区植物定植,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非常重要。本论文采用分室培养系统排除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AM真菌对黄土高原石灰性粗骨土土壤团聚体形成及水稳性的影响。采用干筛、湿筛法分析了土壤团聚体的粒级分布,采用能量超声分散技术评价了土壤团聚体的结合性能。取得的初步结论如下:
  1.干旱胁迫条件下,AM真菌都能与黄土高原地区抗干旱植物沙打旺形成
本文以赣南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主要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春肥不同比例对赣南脐橙果实产量、品质、新梢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并探讨新梢生长与黄龙病发病率的关系。提出适合赣南地区纽荷尔脐橙提产增质和控梢抑病的施肥技术。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相对于单施化肥,配施有机肥两年平均增产在10.88%-50.06%之间,果实两年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维生素C和含水率最高分别增加6.95%、7.74%、5.00%和0.98%。配施有机肥在后期能提高土壤和树体养分,增强土壤保肥能
随着我国肥料生产工艺的提高,高养分低杂质的蔬菜专用肥增加,导致肥料纯化现象严重,蔬菜地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失衡。同时,我国蔬菜产量增长迅速,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增加,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补充量少于蔬菜的携出量,导致我国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阻碍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平衡施肥对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大蒜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目前关于微量元素尤其是硼钼配施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湖北省蔬菜地各地区土壤养分来评价湖北省蔬菜地肥力水平;通过调查湖北省中微量元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品质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荔枝是岭南地区特色农产品,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果品质量差异较大。加强荔枝果品品质研究对指导农业生产,推动荔枝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现实的科学意义。
  本研究以海南、湛江、茂名、广州、惠州、汕尾等主产区的荔枝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单果重、可食率、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荔枝品质与产地及品种的关系。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同位素质谱仪对荔枝的矿物元
农药是茶叶生产中防治病虫草害的关键,在改善茶叶质量和提高茶叶产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范围和大量的农药使用也会导致农药在茶叶中残留量超标和土壤、水体等环境的污染问题。本研究建立了简单、可靠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探究了农药在茶叶及茶园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归趋规律,为农药的科学使用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喹啉铜是农业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机铜杀菌剂,在茶叶上还未登记使用,喹啉铜在茶叶上的残留相关研究未见报道;茶叶上常以吡虫啉作为杀虫剂,吡虫啉在茶叶上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本研究选择喹啉铜和吡虫啉作为目标农药
2015年全国农作物秸秆总产生量为10.4亿吨,其中可收集利用的秸秆量达到9亿吨,2016年仅烟台市秸秆资源蕴藏量就高达532万吨,然而大部分秸秆未得到合理利用,秸秆露天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严重污染环境。秸秆资源化利用逐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循环农业实现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通过建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秸秆成型燃料利用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秸秆成型燃料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来判断秸秆成型燃料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关键环节,衡量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经济效益。同
草地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对于全球生态稳定、农牧业发展、气候调节、水源涵养以及生物多样性以及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地处我国农区与牧区过渡带的陕北农牧交错带的榆林地区,水热资源匮乏,土地利用条件不稳定,矿产资源种类和储量丰富,尤其是北边六县占据全市80%的土地资源和绝大部分矿产资源。为了维持榆林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无节制开采对该地区的生态乃至社会经济整个生存系统的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选取该地区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目的:本研究以高脂血症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为模型,探讨以益气养心、活血定惊为治则而组成的益心定悸方对高脂血症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工作基础。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结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将家兔2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益心定悸方治疗组、益心定悸方防治组、胺碘酮对照组,并另取7只做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家兔心律失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