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对小麦||豌豆生长特性、产量和AMF侵染率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小麦高产主要靠高水肥化的管理,利用间作使作物的产量稳定甚至高产,对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不同施氮量和施磷量在单、间作模式中对春小麦和豌豆生长特性产量以及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AMF)的影响,本试验在田间通过设置0 kg/hm~2(N0)、9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4个施氮量水平,和0 kg/hm~2(P0)、45 kg/hm~2(P1)、90 kg/hm~2(P2)3个施磷量水平,研究春小麦和豌豆的农艺性状动态变化、生物量、氮和磷素积累、产量以及AMF侵染率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春小麦的成穗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2水平时最高。对于豌豆而言,间作显著降低豌豆的株高,在间作和单作中N3水平下豌豆株高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氮水平。小麦分蘖数受施磷水平影响,在不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分蘖数也逐渐提高;间作提高小麦分蘖数,但差异不显著。2.不同施氮水平下春小麦和豌豆的地上部生物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间作和施氮量对小麦和豌豆的生长关键参数影响显著,春小麦理论最大生物量(A)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作和间作均在N2水平达到最大值;单作和间作春小麦植物生长到最大生长速率时间(xc)均在N2水平下最大;间作降低豌豆A。施磷量和种植模式对春小麦和豌豆生长关键参数影响显著,施磷和间作可以提高春小麦A。随着施磷的增加,单作春小麦xc随之增加,间作xc随之降低。单作豌豆A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间作豌豆A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作豌豆xc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大,间作豌豆xc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小麦和豌豆生长高峰期错开,是一种较好间作模式。3.小麦植株氮浓度随着生育推进逐渐降低,豌豆植株氮浓度随着生育期推进先增加后降低。单作小麦的氮素积累主要受到施氮量的影响,氮积累整体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间作中小麦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作提高小麦的氮素积累。豌豆的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受到施氮水平的影响,施氮量会提高豌豆植株的氮素积累量。相较单作,间作可以在同一施氮水平上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春小麦植株磷含量的变化趋势和施磷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各施磷处理差异显著。不同种植方式中,间作的植株磷含量高于单作。施磷量和种植模式影响豌豆的磷含量:不同种植模式下,豌豆植株P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各施磷水平差异显著;不同的磷水平下,间作豌豆磷含量均高于单作,在P2水平下差异显著。4.小麦和豌豆AMF侵染率随着植物生育期推进,在播种后90天侵染率达到最大值。间作和施氮量对AMF侵染率影响显著,间作提高小麦AMF侵染率,降低豌豆AMF侵染。间作和施磷量对AMF侵染率影响显著,间作提高小麦AMF侵染率,降低豌豆AMF侵染。5.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且在N1、N2水平下与单作相比差异显著,而豌豆在间作中的产量相比于单作显著降低。在间作中,氮肥施用量在180 kg/hm~2时春小麦和豌豆均产量表现最佳,在生产实践中推荐氮肥施用量应该为180kg/hm~2。施磷量和种植方式影响春小麦的穗数进而影响春小麦的产量;豌豆产量随着施磷量的提高而增高,间作豌豆产量显著低于单作。磷肥施用量在90 kg/hm~2时春小麦和豌豆均产量表现最佳,在生产实践中推荐磷肥施用量应该为90 kg/hm~2。在春小麦和豌豆间作模式中,推荐180 kg/hm~2氮肥施用量和90 kg/hm~2磷肥施用量。
其他文献
利用GC-MS技术测定分析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甲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甲醇提取物多数成分均为含氧化合物,有己酸、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香兰素、2,4-二叔丁基苯酚、丁香草酮、3,4,5-三甲氧基苯酚、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
期刊
谷子去壳后称为小米,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古老作物。谷子作为杂粮之一,食用价值很高,其保健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谷子中的类黄酮次生代谢物多数具有保健功效,但目前对其关键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谷子类黄酮代谢通路的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分析了谷子灌浆不同时期籽粒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以类黄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为核心构建共表达网络,主要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谷
学位
为探讨不同贮藏温度下马铃薯各品质指标含量、各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确马铃薯最佳的贮藏方式。本试验在贮藏初期测定了52份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相关品质指标,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专用马铃薯的具体要求,筛选出36个不同用途的马铃薯品种进行贮藏试验,比较了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指标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明确了其变化趋势;并对淀粉、还原糖相关基因做表达量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
学位
棉花远缘杂交是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野生种具有许多栽培棉所没有的优良性状,将野生棉的优良性状导入陆地棉中,培育具有抗逆性的优良品种,能有效拓宽棉花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合成的陆地棉与野生斯特提棉远缘杂种F1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以及SSR分子标记鉴定之后对得到的杂种F1进行了多倍体诱变获得新的异源六倍体新种质M1(AADDCC),并将M1代种子种植。经过棉花正常的生长
学位
衰老是作物生长发育必经的最后阶段,衰老的快慢受叶绿素的降解速率直接影响,衰老过快会因光合同化量减少造成产量降低,因此,解析叶绿素降解机制可为选育持绿高产品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SGR(Stay-Green)基因在拟南芥的叶绿素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小麦中的相关研究较少。课题组前期已经克隆了TaSGR的全长基因序列与和编码序列,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晋麦39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处理下TaSGR
学位
未来气候变化伴随着CO2浓度、温度的升高及部分地区干旱的加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小麦对未来气候变化主要因子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旱选3号和烟农19为试材,利用开顶式气室(OTC)模拟未来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水旱环境以及当前气候环境条件下的水旱环境,共设置4个处理:常温+正常CO2浓度+灌溉(NT+NC+WW),常温+正常C
学位
自由刑执行坚持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然而,以平均分配有限行刑资源为特征的传统自由刑执行模式,不仅加剧了剥夺或限制自由的惩罚与促进罪犯融入社会的改造之间的固有矛盾,而且引起了改造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背离,带来了行刑不公与效率不高的消极影响。随着国家法治进程加快,特别是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统一刑罚执行改革必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进自由刑执行的一体化。为此,针对传统行刑存在的供给与需求不匹
期刊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马铃薯作为四大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类胡萝卜素有重要的保健功能,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筛选培育高类胡萝卜素的马铃薯新种质有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马铃薯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随着贮藏条件发生改变,因此,分析不同贮藏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进而筛选高类胡萝卜素马铃薯种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选用52个彩色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采
学位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重要杂粮作物之一,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筛选可利用的优良种质,深入挖掘优异亲本,提高优异等位基因的交流累加,能够进一步提高谷子的育种水平。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施加外源硒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升籽粒硒含量,同时为缺硒地区的人口有效补充硒元素。本研究以200份谷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13个表型性状的鉴定,评估谷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
学位
谷子(Setaria italica)作为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抗旱节水、稳产高产等特点;而谷子杂交种有着更为突出的特点。杂种优势利用作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已在育种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遗传机理仍不明确,制约着杂交种产量和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随着当代生物技术的进步,杂种优势研究逐步深入,杂种优势相关基因挖掘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本实验前期通过对2018年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