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的集聚度控制策略初探——以重庆主城中心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信息、能源、资本、人力等经济要素呈现出区域集中的态势。资源的高度集聚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城市建设尤其是中心区域的高密度开发,同时也面临着经济与文化、开发与可持续、社会与人文等诸多价值观和社会认知之间的矛盾。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级,处于城市高速发展时期,高密度高容积率成了城市建设的代名词。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加上重庆城市不可复制的山地地形特征,使得城市设计的理论及策略更具特殊性。因此本论文由集聚这一视角切入,将空间形态研究分为空间集聚、事件集聚、时间集聚三个方面,通过城市中心区的问题剖析,建立相应的研究机制,在山地条件下提出有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法,以期作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一个补充。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分析了城市经济学及空间结构理论作用下的城市中心空间集聚及其城市表征,提出了应对城市集聚度进行控制的概念,并从整合、催化、场所转换三个方面阐述了控制策略的研究机制。   第三章阐述了形态构成、行为事件和时间三个维度下的重庆山地城市中心区的空间集聚特质。   第四至六章是在案例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对集聚度控制策略的设计方法进行归纳阐述和总结。在整合机制的指导下,从物质形态层面提出了形态整合的策略,包括合理的密度构成、“群型式”的城市区块、城市公共空间的“场域状态”、以及交通体系的整合等几个部分;在催化机制的指导下,从促发城市活力的行为事件维度提出了重庆城市中心区的稠化策略,在丰富街道生活、滨水区域开发、城市功能复合以及城市触媒的联动四个方面讨论了具体的控制策略;由场所转换机制出发,提出城市中心区空间集聚在时间维度的控制策略,包括针对性的改造手段以及对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   第七章总结全篇。
其他文献
空间组织是建筑师最重要的基本能力,流动空间则是空间组织的高级阶段,流动空间以其在人际交往、空间体验、生态效能的优势打动了20世纪每一位建筑师的心,而对于“迷惑了建筑师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迅速崛起,繁荣的背后我们看到,密集的人类活动以及高物耗、高污染型的产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威胁日益加重。因此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用生态方
童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的成长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关注他们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就显得颇为重要。然而,许多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从1995年起,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就被列入《中国环境保护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空间的减小,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自然景物为主要欣赏对象的旅游区发展迅速。国家新增的4A级景区中,自然资源旅游区比例不断攀升
老年人是人类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直至进日,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西安地区截至2017年底
时至今日,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特大城市解决客运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强调以公共交通来引导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的TOD模式,有利于城市布局紧凑化,从而达到控制城市无序蔓延,促进城市可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从2005-2009年的5年时间里,我国中小学校共发生校园严重踩踏事故20多起,受伤人数多达300人,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多20人。相似的校园踩踏悲剧频繁发生,追究事故原因,
住房问题历来是我国的大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着资源与能源紧缺的严峻挑战。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随着人口的日益激增,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包含着丰厚宽广的人文观念、精神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在我国,甚至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西民居在晋商文化深深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