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藻和水绵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机理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养过剩是藻类水华的爆发主要因素,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他水域生态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水生植物和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能量和物质流,彼此具有较强生态重位和较强的营养、光和空间的竞争。水生植物在改善水质、清洁水体、增加水体中溶解氧、消耗水体中的氮和磷和调节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结构等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在富营养化的水生生态系统中,恢复水生植物特别是释放化感物质的水生植物来抑制藻类的生长,显得非常重要。沉水植物的实际应用面临着效率低下,生态安全危机、环境耐受脆弱等问题。因此选择高效、生态安全、环境耐受力强成为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热点。金鱼藻和水绵是中国水体中两种主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是一种已知的高效的抑制蓝藻的沉水植物。金鱼藻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竞争营养、光和空间抑制蓝藻的生长。但是,水绵对蓝藻的化感抑制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研究了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第一部分研究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1g金鱼藻和铜绿微囊藻共培养3d后,结果显示金鱼藻能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影响其生理功能。金鱼藻能造成铜绿微囊藻藻胆蛋白的损失,其中藻蓝蛋白(PC)损失更最多,达到19.5%;别藻蓝蛋白(APC)和藻红蛋白(PE)相对较少,分别为71.7%和77.6%。通过PCR芯片和实时定量PCR实验检测金鱼藻能影响铜绿微囊藻细胞内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金鱼藻处理铜绿微囊藻后,能改变铜绿微囊藻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铜绿微囊藻中的藻蓝蛋白相关基因(cpcA1、cpcB1、 cpcC1、cpcC2)、微囊藻毒素合成酶相关基因(mcyA、mcyB、mcyC)、细胞分裂蛋白FtsZ (ftsZ)、原叶绿素氧化还原酶(pro)、ATP酶(Atp、atpCa)表达量下降。跟生命节律相关基因(KaiA、KaiB、KaiC)、FAD依赖的氧化还原酶(fdo)等基因表达上升。这些结果表明金鱼藻能影响铜绿微囊藻细胞内的生长、生理机能可能是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的基因表达来实现的。第二部分主要发现了水绵能作为一种分泌化感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水生植物。将其与金鱼藻比较,发现水绵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与金鱼藻相似,水绵培养液能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导致铜绿微囊藻细胞内叶绿素的破坏和MDA含量增加。随着培养液浓度上升,水绵的抑制效果更强。同时,我们试图解决水绵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耐受力差的问题。通过水绵和金鱼藻共生培养实验,结果发现水绵和金鱼藻共培养,能促进水绵和金鱼藻的生长和生物量,增强水绵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耐受力,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也更加显著。当水绵和金鱼藻的比率为6:4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达到最大,水绵和金鱼藻两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也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水绵和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具有相互促进的效果。这些实验结果为今后金鱼藻和水绵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和指导。
其他文献
化合价,氧化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氧化态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配平,具有多价态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大部分都有多种反应途径和反应产物,且常因反应条件的改变而各异,该类反应的最
试评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张红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以其所介绍的《天演论》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学说启迪教育了中国近代大批的热血青年,为旧民主主
我曾在《内蒙古财会》(1995)第三期发表《试论我区小氮肥企业经济发展策略》一文。时至今日.小氮肥企业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
目的总结9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9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表现为左上腹痛8例(占88.9%),盗汗6例(占66.7%),消瘦5例(占55.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而轻视甚至会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下面主要围绕两个案例,针对“数学试卷讲评课中如
语文教材为学生习作提供了良好的模仿素材。教学中,重视利用文本资源,把握可以让学生模仿的习作训练点,引导学生细致研读和感悟,更具体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式的指导
<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一时间,用多媒体上课成为了一种时尚.它的高效把教师从辛苦板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受到大家的
目的探讨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对前循环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20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62例)和非进展组(138例),回顾分析患者入院
2型糖尿病即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是一种机体不能正常进行糖代谢引起的疾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且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早期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刺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