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震接收函数三维逆时偏移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8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内部广泛存在速度不连续界面,这些界面的深度和起伏构造对于研究地球的组成、温度、压力及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主动源地震学方法耗资巨大,且受其穿透深度的限制,主要用于研究较浅的地球结构。目前全球范围密集地震台网布设,以及世界范围的中强地震频发,被动源地震成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结构研究。在被动源地震学研究中,远震接收函数作为一种常用技术,为研究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以及横向变化,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另一方面,逆时偏移方法作为目前适用于密集台网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其最初是应用于反射波成像,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强、数值稳定、成像保真度高及易操作等优点,目前已有学者将逆时偏移方法引入到远震成像中。传统远震波形成像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无法准确对横向强烈变化的结构成像,如共转换点叠加(CCP)方法;2)远震逆时偏移波场传播过程用到的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其计算量大且对存储要求高;3)目前利用远震数据进行逆时偏移的方法均需要去除震源响应,且在波场传播过程中对P波和S波进行波场分离,操作较为复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直接利用接收函数进行三维逆时偏移的方法(RF-RTM),其不仅可利用地下界面初次的P-S转换震相成像,也可以利用其二次转换震相PpPs成像。1)与传统逆时偏移方法类似,RF-RTM方法也可以对复杂地下结构准确成像;2)该方法利用PSPI算法作为波场传播算子,相较于其他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该算法的计算效率较高,且该方法无条件数值稳定;3)RF-RTM方法直接利用接收函数进行成像,接收函数通过反褶积去除了震源响应,其波形主要包含P-S转换波信息,因此该方法无需进行P波和S波分解;4)实际台站布设往往是稀疏且不等间距的,而高精度的成像技术需要信号密集且等间距的。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接收函数非线性伸缩插值方法;5)最后本文将上述插值方法和成像方法应用到两个研究区,一是位于美国中部地区的沃巴什峡谷地震带中布设的300-km长台站间距约为10 km的线性台阵,二是位于中国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一条长约100-km台站间距约为1 km的近似线性台阵。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主要得出的结论如下:1.对不同类型的Moho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偏移成像,验证了本文提出的RF-RTM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与传统接收函数CCP叠加成像结果对比,阐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1)在地下存在横向变化剧烈或陡倾角结构的情况,RF-RTM仍可准确将界面偏移到正确位置,而CCP方法无法将转换点偏移到正确位置;2)对于波场在横向剧烈变化界面处产生的绕射波,RF-RTM可对其准确成像,而CCP方法成像结果因绕射波能量出现干扰假象。2.通过对成像影响因素分析讨论:1)本文建议利用RF-RTM方法对地壳尺度的接收函数成像时,台站间距应小于5 km,另外对于地下结构横向变化剧烈或实际波形数据有噪音的情况则要求高频的接收函数和较小的台站间距;2)通过测试速度模型的敏感度,界面深度受速度及/影响较大,因此一个相对精确的地壳P波和S波速度模型对于RF-RTM和CCP方法均是必要的;3)本文提出的RF-RTM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成功利用二次P-S转换波PpPs进行成像。可以同时利用接收函数中的Ps波及PpPs波成像有诸多优势,如增加了用于成像的数据、可以识别由于多次波造成的假象界面、通过对比Ps波和PpPs波成像结果可以调整速度模型平均的/比值;4)环境噪音对成像结果有较大影响,当地下结构横向变化剧烈时,影响更明显。为了获取高精度的成像结果,应尽可能选取高信噪比的数据进行成像;5)通过对比,基于PSPI的逆时偏移计算效率高于基于有限差分的逆时偏移。3.对于接收函数非线性伸缩插值规范化方法,通过多个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出了如下结论:1)该方法可以将分布不均的接收函数插值到等间距,在初始假设稍有违背的情况该方法仍然适用;3)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阶梯状的插值假象;3)当存在强烈绕射时,该方法无法完全将绕射点处的接收函数波形恢复;4.对于美国中部沃巴什峡谷地震带研究区,从成像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该线性剖面下方可见的间断面包括深度为13 km左右的间断面,推测为伊利诺伊盆地部分,深度为1020 km的间断面,可能为上地壳和下地壳的边界,及最深的Moho界面,其从东南方向的近50 km到西北方向近60 km变化,另外剖线中心部位深度为40 km左右存在一个间断面,被解释为裂谷枕的顶部;2)对比RF-RTM和CCP结果,受一维速度模型假设影影响CCP成像结果比较平滑,而RF-RTM结果起伏相对明显一些,更能反映横向非均匀介质的特征。5.对于中国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从成像结果可以得出结论:1)准噶尔盆地基底厚度大概在3 km左右,且横向起伏较明显;2)在扎伊尔山和准噶尔盆地交汇处可见一明显的倾斜速度间断面,推测为从地表延伸到中地壳的一个高角度断层;3)RF-RTM成像显示Moho深度变化范围在4250 km,其中扎伊尔山下方Moho界面深度近似水平约为42 km,从扎伊尔山和准噶尔盆地交汇处开始Moho界面明显加深,准噶尔盆地上测线下方Moho界面最深在50 km左右;4)与CCP结果相比较,RF-RTM成像结果在横向上起伏更明显,提供了更多的横向信息。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西准噶尔和华南7条剖面、300余件孢粉样品进行处理,识别出西准噶尔和华南法门期疑源类30属55种、孢子35属54种,并对西准噶尔地区1个联合种进行修订和多个属种在该地区进行首次报道;新疆西准噶尔洪古勒楞组下部孢子组合可与东欧Cyrtospora cristifer–Diaphanospora zadonica(CZ)孢子组合带和西欧Knoxisporites dedaleus–Diduci
青藏高原作为当前世界上最新且仍在持续俯冲的大陆碰撞造山带,其巨厚地壳的成因和地表岩浆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界非常关注的科学问题。石榴角闪岩可能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主要岩石类型之一。然而,目前国际上对石榴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和变形实验研究程度很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深部地壳变形和部分熔融的认识。为了探究青藏高原壳源岩浆成因以及石榴角闪岩流变强度、变形机制和地震波速各向异性,本论文以石榴角闪岩为主
地球早期地壳形成和生长过程以及地球动力学演化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华北克拉通经历了早期的陆核形成、新太古代地壳生长、地体拼合与古元古代裂解-陆陆碰撞的克拉通化过程,是探索大陆地壳生长和早期地球动力学体制的天然实验室。然而,由于早前寒武纪岩石出露有限以及研究方法的侧重性不同,目前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古元古代大地构造演化的精细过程,尤其是对太古宙末期(~2.5 Ga)这一重要构造事件的性质和
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在国民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绝大多数遥感信息提取应用所面对的都是不平衡数据集。特别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类活动的干预,城镇区域遥感数据集呈现出越来越严峻的不平衡状态。但是,大多数信息提取技术会在少数类上形成不适当的偏置,甚至导致少数类的分类失败,从而限制信息的准确获取。所以,针对常态化的城镇遥感不平衡分类问题,提高少数类的识别精度的同时保证场景内其它地物的识别
中亚造山带(CAOB)是世界上最大的增生造山带之一,其形成始于新元古代(~1.0 Ga),持续到晚古生代(~250 Ma)古亚洲洋闭合,经历了陆缘增生、后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等多个阶段。准噶尔地区位于CAOB的西南部,被认为是了解整个CAOB演化的关键构造部位。然而,由于缺乏捕虏体和深部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准噶尔地区下方的岩石圈属性和构造演化仍然备受争议。主要的争议在于,其基底应为一个前寒武纪微大陆还
学位
中国及周边气候环境的总格局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受季风环流影响的东南部湿润地区,受西风主控的内陆干旱/半干旱的西部地区,以及主要受西风带和印度夏季风共同影响的青藏高原地区。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洲季风控制的沉积记录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带上;而受西风环流变化影响的中亚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全新世亚轨道尺度上。西风带连接着北大西洋以及与青藏高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
敦煌雅丹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新疆两省交界处,地处阿尔金山和北山之间的断陷盆地,西南侧为库姆塔格沙漠。研究区存在着两组走向近乎垂直的雅丹,北侧雅丹近南北走向,南侧雅丹近东西走向,西南侧为库姆塔格沙漠的线性沙垄,整个雅丹区350 km2左右。在如此狭小的区域存在着两组走向截然不同的雅丹,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个“孤例”,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雅丹是一种典型的风成地貌,最显著的特征是雅丹走向平行于主风向。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逐步深入至复杂构造油气田、海底深部油气藏以及隐伏构造油气藏等领域,传统海上地震采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油气勘探形势下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高效、高密度采集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全球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巨大,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世界能源的需求量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作为海洋大国,我国的海洋油气储量十分丰富,海洋油气勘探逐渐开始接替陆地油气勘探输出资源的任务,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特提斯域东部,其记录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演化和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并包含丰富的金矿资源,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原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转换时限,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弧后伸展时限和大陆碰撞时限,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典型金矿内多阶段流体活动中金成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部的沟里金矿田为东昆仑地区主要的金矿富集
光学遥感是目前行星科学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遥测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相对比较容易获取,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探测任务中。而对遥测光谱数据解译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空间风化作用、不同的观测几何条件等等。本学位论文通过采用空间风化模拟实验与实验室控制性光度测量对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微陨石撞击与太阳风粒子注入等过程在内的空间风化作用会改变物质原有的可见-近红外(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