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问题小说的概念化倾向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问题小说热衷于议论社会问题,发表人生观看法,以宣传“簇新的思想”为创作鹄的,注重小说的哲学思想倾向,由此压迫并减弱了小说本应致力的形象刻画空间和力度,导致小说出现概念化弊端,类似简短批评在现有研究成果中比比皆是,却鲜有研究回到历史发生现场,立足文本,细致剖析五四问题小说概念化的表现模式,追问何种原因导致文学创作陷入概念化困境,对其加以理性客观而全面的评价,特别是从20世纪20年代社会历史语境、文化生态、文学发展动态的角度,结合史学、新闻学、心理学,还原五四问题小说概念化倾向的复杂成因,反思概念化倾向之于小说艺术审美价值的影响,而这正是本文研究之重心所在。文章分为三部分:一是探讨问题小说概念化表现,阐释由概念驱使而形成的三种模式化创作:议论的画蛇添足模式、突变的人格叙述模式、巧合的情节叙述模式。从文本出发,分析小说结构架设的相似性,将批评落实到小说结构设置、人物形象、心理变化、环境氛围等艺术技巧层面上。二是追溯问题小说概念化成因,侧重联系上章总结的三种概念化模式,揭示各个模式背后的历史动机。议论的画蛇添足模式与报刊形成公共问题讨论语境、政论文风格,以及早期小说本体理论认识阙如有关;突变的人格叙事模式多集中在文研会代表作家笔下,其隐性思路是借用外来宗教文化资源,改造国民人格,外来资源主要代表是基督教人格,当然有些作家如许地山还受佛教文化影响,但他是个案,在此只谈大趋势。由于文化界重视基督教之于国民素质改造作用,众多文研会作家亦受熏陶,继而重视“爱的文学观”的改造功能,直接促成了突变的人格叙述模式;巧合模式除了受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平民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一面与时下军阀黩武主义蹂躏下的社会现实、去兵思想有关。三是分别从思想和艺术审美层面反思问题小说的概念化。首先论述概念化根本成因在于“社会改造”思潮,置于当时严酷的社会背景中,具有一定合理性成分。另外侧重联系作家主体因素,发现问题小说的创作主体是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作群,他们自身缺乏丰厚的人生阅历,却被时代潮流裹挟,急于利用文学完成社会改造。如此一来,主客观因素共同造成了问题小说的概念化倾向。其次讨论概念化致使审美单一化,指出概念化的突出特征是人物形象薄弱。反思文学审美经典如何利用肖像、动作、对话、心理、环境等基础手段为人物性格形象服务,如何将理性认识化入逼真动人的形象细节描绘中,自然而然示以读者,而非教化地将文学作为概念的传声筒。
其他文献
<正>课程是实施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设计课程就是为学生设计生活。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研究中,校本课程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不仅要满足学生发展
女性剧作家的出现,是明清时期繁兴的才女文化和戏曲文化交汇融通的结果。在已知的明清女剧作家创作中,现存十二部自况戏曲。明清女剧作家的十二部自况戏曲大致可以分为婚恋情
本文对散落在先秦文献中的涉及人的形体相貌的资料整理归纳,努力构筑一个相对完整、自洽的体系来解读先秦典籍中的重要体相问题。第一部分从先秦文献对“美”的形体相貌的描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虚拟桌面解决方案VDl日益成熟,应用虚拟桌面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公共机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降低运维成本。该文介绍了噢易教育桌面云虚拟化技术
聋生心理健康是近些年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聋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聋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反思
综合分析东汉经学世家的文学发展之特征与原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盖因经学世家作为东汉特有的现象,其发展轨迹代表着一个时代,与时代上紧随其后的魏晋六朝门阀有着密不可分
“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报刊、兴办教育,宣传女权解放思想,恢复女子基本权利,其中就包括婚姻自由的权利。在维新派人士的奔走呼号下,婚姻自由思潮在清末兴起。在婚姻自
本文主要以文学接受为理论基础,对曹魏文学传播、教育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在百废待兴、战乱不断的汉末,曹魏多次发布诏令重整教育,但这种重视恰恰是教育不兴的体现。经学式微
毕飞宇作为60年代出生的作家,文革经历及其创伤记忆成为其日后创作的重要资源。与文革时期成人亲历者不同的是,毕飞宇笔下的文革实际上是一种印象式的创伤记忆,正是这样的记
<正>[教材分析与设想]《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人物专访式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