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集体无意识之梦——90年代初香港新武侠电影文化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武侠电影是世界电影中所特有的类型电影,有深广的东方审美渊源,这已成为评论界的共识。但90年代初香港新武侠电影却在东方文化情结之外,鲜明地流露出一种“大中华”情怀,吸引、内聚着海内外华人观众。这是传统武侠电影以及目前大陆武侠“大制作”极少具备的,评论界亦鲜有论述,本论文则集中研究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问题。   本文提出一个新概念:“大中华"意识。如果说传统武侠文本中宣传的是浓郁、纯粹的东方文化情结,并几乎与现代生活绝缘。那么“大中华”则是为了突出全球华人区域社群的宽泛含义而提出的,注入了现代中华民族或华人的共同文化根基意义。它是在全球文化多元共生、众声喧哗中寻找现代华人文化特性的尝试,不同于传统武侠电影中古典、纯粹的“东方文化”情结,亦不再是对西方的媚俗,而是一种想象中的华人文化根基的再定义。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又是现代文化的再出发。首先,“大中华”主张文化上要“和而不同,多元共生”,指不同文化可以带着各自差异状况相互协调、共同生存。海内外华人即便是生活在全球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生存境遇、经受不同文化冲突,也能在共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漂泊境遇基础上体验和表现共同的情感、欲望、理想、趣味等,这无疑是一种全球华人的想象性认同。其次,“大中华"一词避免了“中国性"中的“国"字的狭隘而突出全球华人区域社群的宽泛含义,被注入现代中华民族或华人的共同文化根基的意义,是一种现代文化想象和体验模式。   置身于香港殖民地的90年代初新武侠电影,有一种对“大中华”情怀的自觉艺术探求。而这种“大中华”意识的流露,常常引发现代海内外华人观众感同身受地回归传统精神,构建他们想象中的祖国,为其提供一个有着稳固传统的精神国度,寄托华人漂泊的乡愁。   除导语外,本文共分三章,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90年代初香港新武侠电影中“大中华”意识的构建:   第一章主要论述香港新武侠电影“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文化视野,具体表现在:一是香港新武侠电影超越了具体政府体制,批判狭隘民族主义;其次是新武侠灵活的“超地区想象”,挑战了中原文化正统观;再次是新武侠对华人成长文化根源的关注。   第二章主要论述香港新武侠电影在对民族文化的再思考中,融入了华人历史与现实际遇。香港影人不是站在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香港人视角,而是站在中国人的视角,来思考华洋冲突、中外交替的问题,并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了时代意绪。   第三章主要论述香港新武侠电影中流露出的“大中华”意识,成为海外华人观众朦胧身份的共同回忆。新武侠电影透过强烈的怀乡气味,为华人观众创造想象中的家国之梦,虽然那种缅怀倾向对中国的迷惑与想像多于记忆与指认,它仍被隐喻为一个提供精神支柱的他者形象,许多时候甚至为华人观众提供了艰难前进的思想动力。
其他文献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为基础,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序化,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
受规划及引桥控制,南仓斜拉桥采用联塔分幅、塔梁固结体系的独塔斜拉桥,介绍了该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建立整体结构分析模型,对施工及运营阶段结构受力进行了研究。考虑下部结
期刊
徐克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中最为重要的一位。从开始的个性化创作到后来融入香港主流影坛,徐克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翻新了许多香港旧有的类型电影,既让他稳固于商业电影体系之中,也
以AlCl3·6H2 O为原料 ,在适量OP和PEG等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加以适量氨水 ,溶胶乳化烘干凝胶 ,以 12 0 0℃煅烧 ,可制备出氧化铝超微粉。样品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红
动画片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动画产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动画进行细致的研究。动画作为一种表现
期刊
希区柯克电影最大的标识是悬念。希区柯克是制造悬念惊险的大师,电影史上几乎没有人能够把悬念运用的这么得心应手和富有创造性及表现力。希区柯克同样重视叙事,相对于人物片,他
提出了分布式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原理,介绍了湛江海湾大桥分布式健康监测系统的开发情况、系统设计、硬件布置和软件功能,重点突出了数据预处理、分级传输、用户定制监测内容
电视语言是一种崭新的语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和能力,表达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向、趋势和目标。这种语言通过镜头、场景和对话来控制新闻、文化与政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