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武侠电影是世界电影中所特有的类型电影,有深广的东方审美渊源,这已成为评论界的共识。但90年代初香港新武侠电影却在东方文化情结之外,鲜明地流露出一种“大中华”情怀,吸引、内聚着海内外华人观众。这是传统武侠电影以及目前大陆武侠“大制作”极少具备的,评论界亦鲜有论述,本论文则集中研究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问题。
本文提出一个新概念:“大中华"意识。如果说传统武侠文本中宣传的是浓郁、纯粹的东方文化情结,并几乎与现代生活绝缘。那么“大中华”则是为了突出全球华人区域社群的宽泛含义而提出的,注入了现代中华民族或华人的共同文化根基意义。它是在全球文化多元共生、众声喧哗中寻找现代华人文化特性的尝试,不同于传统武侠电影中古典、纯粹的“东方文化”情结,亦不再是对西方的媚俗,而是一种想象中的华人文化根基的再定义。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又是现代文化的再出发。首先,“大中华”主张文化上要“和而不同,多元共生”,指不同文化可以带着各自差异状况相互协调、共同生存。海内外华人即便是生活在全球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生存境遇、经受不同文化冲突,也能在共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漂泊境遇基础上体验和表现共同的情感、欲望、理想、趣味等,这无疑是一种全球华人的想象性认同。其次,“大中华"一词避免了“中国性"中的“国"字的狭隘而突出全球华人区域社群的宽泛含义,被注入现代中华民族或华人的共同文化根基的意义,是一种现代文化想象和体验模式。
置身于香港殖民地的90年代初新武侠电影,有一种对“大中华”情怀的自觉艺术探求。而这种“大中华”意识的流露,常常引发现代海内外华人观众感同身受地回归传统精神,构建他们想象中的祖国,为其提供一个有着稳固传统的精神国度,寄托华人漂泊的乡愁。
除导语外,本文共分三章,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90年代初香港新武侠电影中“大中华”意识的构建:
第一章主要论述香港新武侠电影“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文化视野,具体表现在:一是香港新武侠电影超越了具体政府体制,批判狭隘民族主义;其次是新武侠灵活的“超地区想象”,挑战了中原文化正统观;再次是新武侠对华人成长文化根源的关注。
第二章主要论述香港新武侠电影在对民族文化的再思考中,融入了华人历史与现实际遇。香港影人不是站在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香港人视角,而是站在中国人的视角,来思考华洋冲突、中外交替的问题,并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了时代意绪。
第三章主要论述香港新武侠电影中流露出的“大中华”意识,成为海外华人观众朦胧身份的共同回忆。新武侠电影透过强烈的怀乡气味,为华人观众创造想象中的家国之梦,虽然那种缅怀倾向对中国的迷惑与想像多于记忆与指认,它仍被隐喻为一个提供精神支柱的他者形象,许多时候甚至为华人观众提供了艰难前进的思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