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滑摔倾向及其机制与防控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滑以及由打滑引起摔倒事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会对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轮船、汽车、飞机等是人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在这些运动着地器件上行走时一旦发生打滑或摔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更大。因此,研究人体在静止路面和运动路面上行走时发生打滑的倾向大小和机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研制了步进摩擦测试分析平台,并在该平台上进行了水平路面条件下的人体行走试验。结果表明:年龄、性别以及行走过程中所采用的步速和步长都对打滑倾向有影响。在所有试验组中,儿童的打滑倾向最大,青年的打滑倾向最小;男性发生侧向打滑的倾向较大,而女性发生前后方向打滑的倾向较大。打滑倾向随步长的增大而增大,随步速的增大而减小。本文采用步进摩擦测试分析平台探讨了摩擦副材料及表面状况对打滑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副材料与其表面状态都对打滑倾向有影响。在所使用的具有不同花纹的鞋底试样中,折线纹的综合防滑性能最好,横条纹的前后向防滑性能最好,纵条纹的侧向防滑性能最好,菱形纹和小圆点纹也有较好的防滑性能。在所使用的三种地板中,瓷砖和花岗岩的防滑性能相当,钢板的防滑性能最好;地板表面上有小而多的凸起花纹时,防滑性能较好。本文采用步进摩擦测试分析平台进行了坡道行走试验,结果表明:在坡道上行走时,发生侧向打滑的倾向几乎不受坡度角的影响,而前后方向的打滑倾向随坡度角的增大而增大;在所有试验组中,青年和中年组的打滑倾向大小相当且最小,儿童的打滑倾向最大。本文采用步进摩擦测试分析平台进行了正弦波条件下的人体行走试验,结果表明:正弦波条件下行走时,发生侧向打滑的倾向基本不随试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前后方向的打滑倾向随波幅、波频和人体在波浪中的位置而有所不同。摇摆的角度越大、频率越高,越容易发生脚起步时的向后滑,因此,人们在乘船时,为了防止打滑,可使上体稍向后仰,使重力对身体中心产生一个顺时针力矩,以抵消脚地接触力所产生的逆时针力矩。本文根据人体行走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简化,建立了人体行走过程中重心运动轨迹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人体行走过程中发生滑摔的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人体发生打滑的根本原因是各力对人体重心所产生的力矩不守恒。着地脚的侧向力矩大,则人体向起步脚侧倒;反之,起步脚的侧向力大,人体就会向着地脚侧倒。着地脚的前后向力或起步脚的垂向力产生的力矩越小,身体向后倾倒的打滑几率也越大,而起步脚的前后向力或着地脚的垂向力产生的力矩越小,身体向前倾倒的打滑几率也越大。根据滑摔的力学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预防滑摔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调整人体的行走姿态,以降低安全行走所需要的最低摩擦系数;二是通过改变脚、地接触界面的特性,以提高地面所能提供的最大摩擦系数。
其他文献
社会转型是指构成社会的诸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与价值体系在不同社会形态之间发生的质变或者某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的部分质变或量变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
为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带来的影响,从利率与技术外溢两个方面构建其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说。采用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度数据,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建设高校教育强国的需求,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当前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升本科应用型人才专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太就是美国外交重点关注的一个地区,其亚太政策几经演变。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美国奉行杜鲁门主义,在亚太寻找盟友,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发动朝鲜战争和
1911年1月30日,辛亥革命爆发,它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孙中山等先行者渴望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但是当武昌起义爆发,特别是当清政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以其优良的光学电学等性质在分析化学领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量子点的光学电学传感已成为分析化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相
目的观察单纯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选取于2011年10月-201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企业简介作为企业的名片,在树立企业形象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高质量的企业简介不仅能够准确地传递企业信息,还可以带来商机。笔者从《昌乐县百强企业》宣传册中选取了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是19世纪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以擅长创作少女成长故事而闻名。《银色森林的芭特》是露西杰出的代表作,小说以爱德华王子岛为舞台,以银色森林为背景,以芭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将教育事业视为了自己一生的孜孜追求和终身奋斗的目标,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将每个学生视如己出,把自己的整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