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德育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等领域的问题日益突出,以至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牺牲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应以“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主线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等基本要义,是结合中国国情,对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结晶与升华。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为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回应,2005年3月1日,联合国启动《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该文件作为引领全球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即为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可持续、公正态度,获得维护和改善生存发展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价值观教育。这种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当代人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涵盖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四个领域。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跨学科性与整体性,可持续发展学习要根植于整个课程之中,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结合,使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渗透、有机融合到各门课程中。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德育课程(即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又是德育实施的基本途径,该课程涉及到的诸多问题均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是中学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门显性课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学德育课程的整合,如何在中学德育课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本文的中心内容。本文旨在阐明在中学德育课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理论概述,在中学德育课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现行人教版初、高中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在中学德育课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原则、目标、途径、方法等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全面疏理了中学德育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并结合具体课例,对在中学德育课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总之,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视角审视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期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学德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针对国内外对护理工作环境评价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护理工作环境评价指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工具,为护理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1.
计算机系统安全漏洞的研究以及漏洞库的建设,对于提高系统安全性、减少安全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漏洞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著名漏洞数据库的相关情
目的观察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探究。选取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孕妇58
本文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的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实行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深入分析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依据和目标,并提出新形势下应结合结构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一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非常必要。本文归纳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存在的主要问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内学时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在许多高职院校压缩了英语教学课时,导致英语教学边缘化的境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就如何通过英语课
LED显示屏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点阵模块或像素单元组成的平面式显示屏幕。由于它具有发光率高、使用寿命长、组态灵活、色彩丰富以及对室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国外得到了
近年来,纳税遵从成本逐步成为衡量一国税制优化程度、税务管理绩效的标准之一。我国对纳税遵从的认识起步较晚,《2002~2006年中国税收征管战略规划纲要》中才首次正式提出"纳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脊索瘤及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MRI信号特点
数控系统的开放性是当今数控系统发展的主流,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的目地是开发一种模块化的、可重构的、可扩充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以增强数控系统的柔性,在体系结构上给用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