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夜暮情境诗歌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日与黑夜都是自然界运转的客观现象,体现着自然规律。夜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对人的视觉影响方面,不同于白天的强烈光线,在黑夜里或是无光,又或是仅有月光、烛光等微弱光亮。在这样的情境下,人们的视觉范围受到限定。在黑夜中人的感官感知功能被放大,身体的其他知觉便对其进行弥补,诗人作为诗歌创作的主体而受到影响。因此,受夜暮情境影响而创作的诗歌便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主题类型与表达方式。本文以魏晋南北朝夜暮情境诗歌为研究对象,从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文章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起;明确了研究对象以及取材范围;梳理了研究现状;决定了研究方法以及分析了选题意义。第一章,整理魏晋南北朝夜暮情境诗歌创作的背景及夜之内涵。首先,对先秦、两汉时期夜暮情境诗歌的创作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其次,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局面、思想潮流、士人地位分析时代背景,再补充夜在儒佛道思想中的存在形式与在现代视角下对夜的多种解读。本文通过追溯夜暮情境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渊源,同时勾连古今、中西关于夜的多种内涵,分析夜暮情境诗歌存在的合理性。第二章,归纳分析魏晋南北朝夜暮情境诗歌中的主题类型。以逯钦立辑录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作为底本,分类整理出夜暮情境诗歌的主题类型与情感指向。将诗歌主题分为不寐之夜、闲适之夜、行旅之夜、边塞之夜,尽可能地对夜暮情境诗歌做梳理,分析诗歌创作中诗人们各类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第三章,探究魏晋南北朝夜暮情境诗歌的表现方式。通过研究诗歌意象选取及其特点、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以及诗歌意境类型等方面,探究夜暮情境下诗歌创作的独特性与诗人们高超的艺术创造力。第四章,讨论魏晋南北朝夜暮情境诗歌的文化内蕴。首先,将生命意识的研究划分为魏晋与南北朝两段,从诗歌本体出发,分析魏晋南北朝人在不同时段里创作的夜暮情境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及时空观。魏晋时期诗人以玄学思维为基础,接受“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念,把个体置于广阔时空中与自然感应以抒发孤独感;南北朝时则接受佛教内省思维,诗人们在狭小场所中将生命意识寄托于对物质现象世界的细致体察。其次,诗歌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寄寓了自我形象。本文以失群雁为例,分析夜暮情境下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与其复杂的塑造过程。最后,在夜暮情境诗歌中,诗人们倾向于选择描写在夜晚独守空床的女子作为“性别面具”转化的媒介,以实现男性诗人的政治企图与表达其失意情感,体现了诗歌中女性声音“缺席”的现象以及男女两性不同的地位。通过以上的解读分析,笔者希望从一个较为独特的角度出发,梳理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方面呈现一个夜间视角,探究魏晋南北朝夜暮情境诗歌的主题种类与表现艺术,了解诗人的情感指向以及夜暮情境诗歌的文化内蕴。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为艺术的前卫性和创造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国家经济的强盛促使文化愈发繁荣,艺术的风向开始转向美国。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街头涂鸦闯入了美国当代艺术家的视野,产生了一种比波普艺术更加生活化的艺术态度,层出不穷的艺术新门类带给美国一种更加开放的状态。涂鸦艺术常常被评论家定性为大众、商业、流行、娱乐和消费文化的代名词。涂鸦艺术着重传递轻松、自由、活跃且富有张力的精神力量,这符合后现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假期制度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逐渐走向休闲经济时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让人们的休闲意识逐渐増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休闲环境,另一方面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大数据为地理学科研究者们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空间数据中微观描述的不足,能够更详细地描述微观主体的行为和活动。国内外学者对于各类休闲设施展开了多角度的
2018年我国梨树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94万公顷和1640万吨,均占全世界总量的68%,是我国仅次于柑橘和苹果之后的第三大栽培果树。近年来,盲目追求产量而过量施入化肥,带来了梨园土壤酸化、有机质降低、土壤养分失衡和果农经济收益减少等问题。因此,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目标产量对梨园进行合理施肥与种植管理,在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加产量与降低成本,改善土壤肥力和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
1971年,心理学家利希滕斯坦和斯洛维克在一次模拟决策实验中第一次发现偏好逆转现象,该现象是指个体在进行选择和定价的时候,会产生不一样的偏好。偏好逆转现象违背了传递性、替代性等偏好公理,对该现象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自其被发现以来吸引了大量的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的兴趣和关注,他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范式、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从不同的实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同时,其发生的情境也非常广泛,在人事招聘、消
背景:5-羟色胺2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5-HT2A受体)是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的5-羟色胺受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许多精神疾病有关,在一系列精神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靶点。感觉门控是指在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从显著的感觉信息中过滤无关的感觉信息然后执行与注意力相关的认知过程,从而对显著的刺激做出反应。前脉冲抑
川东平行岭谷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组合最整齐地区,亦为世界上最典型的褶皱山地带,与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和安第斯-落基山并称为世界三大褶皱山系。在地理学家眼中,这种岭与谷相互平行的地貌组合形态是一种极具代表性与吸引力的地理现象。川东平行岭谷区内的山脉广泛分布可溶性碳酸盐岩,在水文地质作用下,形成“土在楼上,水在楼下”的二元空间结构。岩溶地貌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污染物在土壤圈和
绘本是一种蕴含丰富视觉图像的艺术形式,基于绘本展开的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意思维、审美感知、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养成。然而,当前绘本美术课堂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反映了现阶段的绘本美术教育理念滞后于时代发展,不足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具身认知理论主张人类的认知源于物理感官和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这正与绘本阅读的情景性,以及美术创作的实践性相通,对绘本美术教育的革新有着独特的启
元话语作为一类常见且重要的语言现象,已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以往对元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语篇及课堂话语等方面,很少有对慕课教师话语中的元话语进行研究并通过其分析慕课教师语用身份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Hyland(2005a)的互动模式以及陈新仁(2013)的语用身份论对中美慕课进行对比研究,探究慕课教师的元话语使用特点以及其中的语用身份构建。具体来说,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
在紫色砂页岩上形成的紫色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土壤之一,但其成土土壤结构松散,具有较高的入渗性能,同时坡耕地中根孔、虫孔等大孔隙优先流通道进一步增加了土壤入渗水分,入渗的水在近地表弱透水层上方形成近地表水流。近地表水流会减弱土壤的胶结能力,削弱土壤抗侵蚀能力,加剧土壤侵蚀。近地表水流作用下会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本文以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限定性细沟模拟冲刷试验,从土壤弱透水层上方供水,通过控制水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很多人的精神将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以至于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此类精神疾病会对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抑郁症也是产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之一,如今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不同年龄段面临着不同压力,大学是高中后进入的完全截然不同的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很多学生面临着生活不适应、学业不适应、环境不适应等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此外,大学阶段是大多数人从学生时代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