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介导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机理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soul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肾结石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认为肾结石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形成的疾病。结石可造成泌尿系管路梗阻,出现疼痛、血尿、积水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肾结石容易复发,即使通过手术将结石完全清除干净,仍有较高的复发率。
  常规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的使用、饮食方面的限制。但是预防的效果因人而异。患者依从性差。不合理的饮食,更容易促进结石复发。总的来说,现有预防措施的效果不尽人意。
  通过对78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及饮食习惯的调查发现,我市肾结石的成分以草酸钙为主,且与饮食习惯存在显著相关性。发现不同的饮食对患者肠道内细菌造成了影响,导致肠道内草酸代谢异常。目前对于真实肠道内草酸降解菌研究报道不全面。有研究显示乳酸菌等在肠道内也有一定的分解草酸能力,但食物对其丰度及活性的调节与抑制作用不明确。因此在不同的饮食习惯情况下,肠道微生物对于草酸钙结石的预防作用值得受到更多的关注。本研究希望找到肠道菌群与草酸钙肾结石之间的联系,并探寻更有效、便捷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方法。
  研究方法:
  1、收集本院(从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789例患者的结石标本(术中取得,或自行排出),送实验室行结石成分分析。取得嘉兴地区肾结石成分的第一手资料。
  2、对于筛选得到的60名草酸钙肾结石患者、60名无结石病史的健康人进行饮食习惯的调查,记录饮食习惯调查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3、收集保存对应的60名草酸钙肾结石患者、60名无结石病史的健康人的粪便标本。提取粪便中细菌DNA。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菌群种类及丰度。测定粪便标本中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了解细菌的生理代谢特点。
  4、从无结石人群粪菌中筛选得到三种具有分解草酸能力的乳酸杆菌菌株。并且在体外模拟肠道环境中,分别验证这三种菌株对于草酸的降解能力。
  5、使用绿茶、红茶、黑茶(7g/150mL)在体外培养模型上分别对这三种菌株进行抑菌实验。
  研究结果:
  1、在嘉兴地区,草酸钙肾结石占了所有结石成分的最大比重(90.24%)。
  2、饮食调查发现,食物中:茶叶、维生素C、蘑菇、豆制品、野菜等与肾结石的产生呈正相关性;其中茶叶为显著性正相关;莴苣、萝卜、谷物、水果、土豆、鱼肉等与肾结石的产生呈负相关性。
  3、草酸钙肾结石患者的肠道中Akkermansia spp.(艾克曼菌)、Lactobacillus spp.(乳酸杆菌)的丰度较无结石人群显著降低。
  4、从无结石人群粪菌中筛选得到L.rhamnosus CDMN012(鼠李糖乳酸杆菌)、L.plantarumCDMN107(植物乳酸杆菌)、L.caseiCDMN219(副干酪乳酸杆菌),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所。分别使用这三种菌株在体外模拟肠道环境中进行降解草酸实验。实验显示L.rhamnosusCDMN012降解草酸的能力最强,其次是L.casei CDMN219,最后是L.plantarumCDMN107。
  5、使用绿茶、红茶、黑茶(7g/150mL)在体外培养模型上分别对三株具有草酸降解能力的乳酸杆菌进行抑菌实验。实验显示绿茶对于Lactobacillus spp.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其次是黑茶,最后是红茶。
  研究结论:
  草酸钙结石占肾结石的大部分,是未来治疗和预防的重点对象。食物是导致草酸钙肾结石产生的重要外源性因素。肠道菌群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有关。其中Akkermansia spp.及Lactobacillus spp.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呈显著的负相关。肠道内微生态的失平衡是导致草酸钙肾结石的内源性因素。以茶叶为代表的食物可以对肠道内草酸降解菌(乳酸杆菌)造成生长抑制的影响,最终可能影响草酸的降解代谢,并促进肾结石形成。通过对饮食习惯的干预或者其他必要手段,可以对肠道益生菌菌群进行有益的调整,这将会是一种有价值的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方法。
其他文献
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亦较高。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再发脑卒中的风险,延长在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增加患者的家庭负担。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嗜睡、睡眠质量差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多项研究显示人口学资料、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亦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脑卒中相关,也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
学位
期刊
目的:研究ARID1A(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1A)缺失对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umanpancreatic catheter epithelial cells,HPNE)恶性转化的具体影响,且深入探讨其抑制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  方法:首先利用短发夹RNA(Short ha
背景和目的:  腰方肌阻滞可用于围术期镇痛,不同路径产生的阻滞效果不同。目前关于腰方肌肌肉内注射路径的阻滞范围和效果还不是非常明确。为了研究腰方肌肌肉内阻滞路径的阻滞效果,我们观察了L2水平肌肉内路径腰方肌阻滞后感觉减退/消失的范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效果。  方法:  20名拟行开放腹股沟斜疝补片修补术的患者,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ASA分级Ⅰ-Ⅱ级,体重指数(BMI)18-30kg/m
目的:探讨藤黄酸(gambogic acid,GA)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及相关机制,分析视网膜蛋白4(retinal protein4or uncoordinated119,UNC119)、Gsk3β/β-catenin途径与GA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的相互作用。  方法:对人HCC细胞株Hep3B、MHCC-LM3、SMMC-7721
学位
目的:  探讨磁共振T1增强扫描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及分型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平阳县人民医院手术确诊的复杂性肛瘘患者43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4例。采用Siemens公司Avanto1.5T超导型MR扫描仪进行直肠肛门区域的MR扫描,全部行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脂肪抑制序列(T2WI FS)和T1加权成像脂肪抑制序列(T1
期刊
肝纤维化是指由多种致病因子导致的肝脏损伤后修复过程中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种可逆性病理过程,如果不及时去除损伤因素,则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近年来对于肝纤维化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及时地干预,在肝纤维化阶段或者在发展为肝硬化后的早期,是完全可以逆转的。肝纤维化过程的调控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因此,通过干预信号通路阻断肝纤维化向肝硬化进展,对肝纤维化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在抗肝纤
学位
目的:前瞻性采用磁共振磁化传递技术(Magnetization Transf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T-MRI)探讨无症状成人腰椎间盘髓核的磁化传递率(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io,MTR)与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的相关变化。  方法:招募无症状志愿者290例,平均年龄43.11±13.72
目的:影像组学(Radiomics)是指采用大量的自动化算法将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影像数据转化为可发掘的高维特征,通过对大量影像特征的定量、高通量分析,获得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将其用于指导疾病治疗和预测疾病的转归。影像组学的方法已在包括直肠癌、肺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等多种肿瘤中得到应用。本研究回顾性的收集了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资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