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对鲤科鱼的毒性机制以及锌的缓解作用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Arsenic,As)是一种具有致癌性的类金属,可对机体多个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环境毒素深刻影响野生动物和鱼类,在水环境中,砷污染通过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殖健康以及幼体发育,对相关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选用多种鲤科鱼类细胞系,探究砷中毒的毒理学机制。锌(Zinc,Zn)是机体必须微量元素,在细胞稳态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锌可以在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中拮抗多种重金属引起的器官毒性。然而,目前关于砷和锌在鲤科鱼体内的互作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从以下几个角度对鲤科鱼的砷中毒机制以及锌的缓解效果展开研究:1.IRE1信号通路介导的保护性自噬抵抗砷诱导草鱼肝细胞凋亡基于转录组测序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在草鱼肝细胞系L8824细胞中,砷显著影响了内质网(ER)应激和细胞自噬通路(p<0.01)。验证实验显示,三种内质网驻留跨膜蛋白,激酶PERK和IRE1以及转录因子ATF6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砷处理24小时后显著增加(p<0.01)。另外,ER应激下游的促凋亡蛋白(CHOP、GADD34和PARP)以及荧光染色结果共同表明,细胞凋亡水平在砷处理24小时后显著增加(p<0.01)。而ER应激特异性抑制剂4-PBA显著缓解砷导的上述ER应激和细胞凋亡指标,提高了细胞存活率(p<0.01)。结果还表明,本模型中的自噬是细胞抵御砷毒性的保护性反应。此外,我们发现JNK抑制剂下调了自噬以及c-Jun与Beclin1启动子的相互作用。而且,si-IRE1可以抑制砷处理的L8824细胞中IRE1、p-ASK1和p-JNK的表达,伴随着自噬水平的显著抑制(p<0.01)。总之,这些结果表明砷可以诱导L8824细胞发生ER应激依赖的细胞凋亡,IRE1通过激活JNK信号诱导保护性自噬。2.通过靶向抑制铁死亡减轻砷诱导的斑马鱼细胞毒性基于转录组测序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在斑马鱼成纤维细胞系ZF4细胞中,砷诱导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和自噬过程(p<0.01)。验证实验表明,As3+可以时间依赖性地(24小时和48小时)诱导并增强ZF4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和自噬性死亡,而仅在48小时诱导了铁死亡。于是我们进一步剖析Alox12(12-脂氧合酶)和NCOA4(铁蛋白重链1(FTH1)的自噬降解受体)是否为As3+暴露24小时至48小时的铁死亡检查点。在As3+处理ZF4细胞24h时,pc DNA3.1-NCOA4显著降低了FTH1的富集,并导致细胞Fe2+的泄漏(p<0.01)。而且,pc DNA3.1-Alox12/NCOA4进一步提高了细胞死亡率和ROS生成,同时,MDA、PTGS2a、CHAC1的增加和GPx4的过量消耗表明铁死亡的启动。而当ZF4暴露于As3+48小时后,铁死亡被显著激活,而si-Alox12、si-NCOA4或Fer-1与As3+共同处理均抑制铁死亡并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本部分研究揭示了Alox12和NCOA4在砷诱导的铁死亡中的作用,为砷中毒的调控和靶向治疗提供了证据。3.砷诱导鲤鱼中性粒细胞的免疫毒性不同浓度的As3+(10、20和40μM)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鲤鱼中性粒细胞的活力,且伴随着细胞ROS和MDA水平的上升和SOD、CAT和GSH的显著降低。同时,中性粒细胞迁移(CXCa和CXCR1)、吞噬(TLR4和CR3)功能相关指标均被As3+抑制,其中40μM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且伴随着IL-1β和TNF-α的显著上升(p<0.01)。另外,SYTOX Green和Hoechst双染,组蛋白3(H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检测证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释放量以砷浓度依赖方式增加。而这些NETs生成增加指标被JAK抑制剂Ruxolitinib所显著抑制。这表明As诱导的鲤鱼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是一种JAK/STAT依赖的细胞过程。4.锌对鲤鱼慢性砷中毒的保护作用本部分研究以鲤鱼为模式生物,评估了As3+(2.83mg/L)对鲤鱼的毒性,以及Zn2+(1mg/L)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砷可在鲤鱼脑、肝、肠组织中显著累积,并导致该部位显著的病理学变化、氧化性损伤和细胞凋亡反应,同时伴有区域性肝-肠轴的炎症、肠道通透性增加以及肝脏脂质代谢紊乱。而上述砷对鲤鱼造成的中毒反应均可被锌部分或显著缓解。综上所述,砷作为活性氧诱导剂,可导致不同鲤科鱼细胞表现出氧化应激及其级联损伤的表型,如内质网应激、凋亡、铁死亡、炎症等。锌是机体自由基消除系统中多种重要酶的组成元素,在鲤鱼砷中毒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抗炎、抗凋亡、免疫调节和脂质调节功能。本课题为进一步研究及现场使用锌防治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扁锦藓属(Glossadelphus M.Fleisch.)由Fleischer于1923年建立,是一个泛热带分布的灰藓目的小属,约有20个物种。该属被认为是一个异质性的属,与偏蒴藓属(Ectropothecium)、鳞叶藓属(Taxiphyllum)、麻锦藓属(Taxithelium)等属的界限模糊。基于属的模式种相同,1987年Buck建议不再使用扁锦藓属,而采用早期发表的叶齿藓属(Phyll
学位
林木的次生细胞壁发育受到环境、激素和调控因子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转录因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RF家族基因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一个与木材形成密切相关的PagERF110基因,其生物功能尚不清楚。利用84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为材料,通过分子生物学、解剖学方法鉴定PagERF110的分子功能及其调控林木次生
学位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为鲤科鱼类,是东北名优鱼类“三花五罗”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与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瓦氏雅罗鱼相比,内蒙古达里湖中生存的碱水型瓦氏雅罗鱼以其对54m M(p H9.6)HCO3–/CO32–碱性条件的高度耐受性而闻名,但其对高碱耐受的生理机制我们尚不清楚。本论文从鱼类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等多角度入手探讨碱水型瓦氏雅罗鱼对高碱环境的相关适应
学位
树木由于受到风力或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原本直立生长的树干发生倾斜或者弯曲,为重新定向到一个平衡位置而产生生长应力,产生这种应力的部位被称之为应力木(recation wood)。在被子植物中,应力木产生于倾斜或弯曲树干的上部,称之为应拉木(tension wood)。应拉木与正常木(normal wood)相比具有一种特殊的木质部组织,主要表现在具有较小以及较少的导管细胞,并且其木质纤维细胞的
学位
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多年生冷季草坪草,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地和植物造景中,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种类繁多的植物形态及以固着为主的生长方式令决定植物形态特征发育的因素和如何应对不良环境胁迫成为植物研究的重要的方向之一,操纵特定基因的生物技术方法被证明是作物性状修饰的有效策略。盐分、高温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作物产量和
学位
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是一种耐盐碱和干旱的盐生木本植物,研究其抗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因调控网络可以清晰地阐述特定生物过程中不同基因间的关系与角色,且对鉴定关键调控基因来阐明该生物学过程分子机制具有指导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柽柳响应高盐、干旱胁迫的基因调控网络,并筛选出在耐盐、抗旱过程中同时起作用的关键调控基因。另外,我们基于柽柳高盐和干旱胁迫的转录组数据获得一个乙烯不敏感
学位
驼鹿(Alces alces)作为热敏感的全球代表性物种,对高温耐受性较低。由于气候变暖迫使我国东北地区驼鹿不断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退缩,致使该物种在过去的40年里丧失了近一半的历史分布区。因此,驼鹿是研究气候变暖对大型哺乳动物影响效应的理想物种。为阐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驼鹿种群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种群遗传分析、粪便显微分析、营养含量测定以及微生物组学测序,评估气候变暖对驼鹿种群的扩散行为驱动效应,
学位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水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报道。隐孢子虫病是导致人类和动物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伴有发热、呕吐和体重下降等症状。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隐孢子虫的影响,暂时还没有治疗或预防隐孢子虫病的方法和疫苗可用,目前的治疗方案仅为提供抗腹泻药物和摄入大量水以避免脱水作为治疗。在世界范围内,由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很普遍,但在我国关于动物园猫科动物隐孢子虫
学位
在东北林区,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是一种典型的林栖有蹄类动物。由于该地区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内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森林采伐、毁林开荒、道路修筑等一系列人类干扰活动,加之气候变化、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侵扰等,导致狍栖息生境中的森林植被外貌和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此同时,面对这种生境的变化,狍种群在生态适应和遗传组成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为此,作者在黑龙江省穆棱林区选择了两种
学位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其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标注为濒危等级。同时,梅花鹿在生态、经济和遗传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梅花鹿属于反刍动物,对其机体的新陈代谢、营养供应和免疫功能而言,肠道菌群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栖息、繁衍和生存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黑龙江省拜泉县的仙洞山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非损伤取样技术,分别收集了夏季和冬季东北梅花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