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型抗凝冰材料在超薄磨耗层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地区冬季气候低温多雨,山区公路、桥梁隧道进出口等特殊地段,极易产生路面“暗冰”,降低路面抗滑性能从而引发交通事故。传统被动式除冰雪技术在应对“暗冰”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与滞后性。论文依托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开展实验研究,选用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缓释型抗凝冰材料并应用到超薄磨耗层,有效的结合预防性养护与主动除冰雪技术,解决路表冬季结冰问题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促进平安交通建设并取得以下成果:
  为满足蓄盐路面融雪抑冰长效性要求,基于冰点降低原理,选用具有核-壳结构的缓释型抗凝冰材料(SCD)并从微观角度进行材料表征和作用机理分析,针对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的功能性要求对SCD进行性能评价。基于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功能及使用要求,进行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材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采用单因素法研究SCD掺量对于缓释型抗凝冰SMA-5超薄磨耗层路用性能的影响;基于响应面法设计理论,以SCD掺量、温度作为影响因素,以融冰面积比、融冰量、氯离子浓度、冰与路面粘结强度作为响应指标,建立Optimal-custom模型;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材料组成配比,确定SCD最佳掺量为75%。
  为满足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层间粘结性要求,针对所选用的粘层材料进行性能评价。研究其附着力大小和高温流变,最终确定以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材料。借助拉拔试验和斜剪试验分别探究温度、界面粗糙程度、粘层材料洒布量对于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层间粘结性能影响并确定最佳粘层材料洒布量为1.0kg/㎡。
  基于化学滴定法、融雪法、摆值法、数字化处理法、粘结力法对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融冰性能进行评价。构建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抑冰长效性模型,研究氯离子释放规律,结合水文气象资料综合分析,预估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抑冰长效性为2.31年。
  基于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的抗滑性能及耐磨性能,通过测定不同加速加载次数后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表面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变化,建立了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耐磨抗滑衰变规律模型,验证缓释型抗凝冰超薄磨耗层在规定年限内具有良好的耐磨抗滑性能。
其他文献
由于客车与货车在车辆动力性能、行驶速度和道路空间占有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货车交通量的逐年增加会显著降低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与行车安全,从而形成周期性的交通拥堵现象,且现行的货车限行措施以及固定的收费费率模式并不适应于交通运输业“降本增效”的发展目标。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提出高速公路可变收费的交通需求管理控制方法,通过经济杠杆的手段调整高速公路与其平行公路乃至整个城市道路网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路段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不断恶化,公交优先成为解决城市道路条件不足、交通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虽然公交优先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公交优先道通行能力作为城市公交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标准之一,现有国家规范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规定,因此对公交优先道通行能力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山地城市无非机动车道,公交优先道多为最外侧车道直接与路段开口相连接,路段开口驶入驶出
学位
随着交通路网逐渐完善,在我国尤其是西部山区出现众多隧道群路段。隧道群作为隧道建设的衍生物,其运营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道路管理者、执法者与研究者。隧道小间距路段的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小觑,隧道间距路段前后光照频繁剧烈变化剧烈以及隧道内外路面抗滑能力差异大,因此隧道群小间距路段的交通安全研究是保障隧道群运营安全的基础。道路管理者通过在间距路段设置遮阳棚来缓解道路光环境的剧变以及路面抗滑性能的差异,于是在山区
学位
自由活塞机电混合系统(free piston electromechanical hybrid system,FPEHS)因为其独特的组成结构以及运行方式,使其具备了结构简单、运动行程可变、摩擦损失小等优点,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动力装置。FPEHS可用作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也可用作移动运载工具的辅助动力。然而,曲柄连杆的去除也让其面临运动易失稳,启动困难以及失火等问题,当今阻碍FPEHS实用化
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由此引发的碳排放问题愈加严重,碳排放超标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背道而驰,难以满足近期提出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与要求。在保证总出行需求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总量,既是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号召的回应。收费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将其应用于城市交通碳减排中
当前,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合乘出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合乘定制公交能充分利用不同的居民出行需求,使得公交的服务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实现服务提升和效率提升的双重作用。  本文研究了合乘定制公交的开通条件、运营模式及特征。其中,开通条件为客流量、道路和车辆停车三个条件。合乘定制公交的服务对象为高密度地区的通勤者,最受欢迎的车型为7座以下的小型车。另外,针对合乘定制公交的五种运营模式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实行的公交信号优先传统控制方法往往只针对公交车辆实行绝对优先,未依据公交车辆的实际载客量大小,使得载客量很少甚至为空车的公交车辆也得到优先,这违背了“公交优先”的精神,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对公交车实际载客
学位
薄层混合料的力学特性是保证薄层罩面路用性能的关键,但现阶段对薄层混合料力学特性的评价主要依靠基于现象学的室内试验方法,难以合理、高效、精确地预测薄层混合料的服役性能,导致薄层罩面在使用期内出现车辙、开裂等病害,不同路段与薄层混合料类型不匹配,薄层罩面工程质量参差不齐。为提升薄层罩面的路用性能,应严格控制薄层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这需要设计人员掌握提升薄层混合料力学特性的方法。  针对以上研究需求,本文
伴随着全国公路货运量和重型载货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在复杂多变的山区道路中,半挂汽车列车的行驶安全性尤为重要,其车辆整体行驶状态作为一种多因素耦合的动态过程亟需进行分析和建模,车辆运动状态的辨识和预测可以判断出未来时间序列中危险状态的发生,进而提醒驾驶员做出修正。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机器学习中的概率图模型HMM(Hidden Markov Model)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Auto Reg
学位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动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信号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特别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备受交通管理者及广大学者的关注。信号交叉口内的车辆在不同流向、冲突、加减速下使交通流格外混乱,交通拥堵时常发生,因此,研究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对信号交叉口的饱和流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改善通行能力。  目前对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