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范围内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人员往来不断增多,这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在非自由兑换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渠道外溢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并发挥“民间货币”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政府铸币税收入和居民财富水平以及总需求的变化,对我国贸易增长、资本流动和金融安全等涉外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关系到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将通过国际间的货币竞争推动国际货币格局的变化。现阶段如何正确把握人民币外溢的这种货币现象,并对其相关效应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有助于货币当局实施趋利避害的政策措施,成为学界和货币当局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我国转轨经济为背景,通过研究货币外溢下的微观货币需求机理和货币替代规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和使用的基本事实,构架了一般性分析框架,对人民币外溢内涵、机理以及相关效应展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借助计量模型、博弈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获得一个具有说服力和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在模型构建中遵从“可检验性与可积累性”原则,运用可检验的数学模型和公开的数据资料来进行研究。在论文结构安排上,本文紧紧围绕人民币外溢这个中心,以人民币外溢的理论基础--内涵机理--规模测度--效应分析--结论对策为主线依次展开论述。
本文以货币外溢这种一般现象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从内在动机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对人民币外溢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994-2004年间基于交易动机、支付便利动机和抽逃资本动机引起的人民币外溢规模进行了测算。同时,建立了人民币外溢的预测模型,对人民币外溢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并从我国经济规模的增长趋势、经济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民币自由兑换程度加快以及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提高和宏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等因素对人民币外溢的发展趋势进行定性预测分析。
人民币外溢的经济效应包括人民币外溢对我国财富水平和总需求的影响;人民币外溢对政府铸币税收入、财政支出乘数、财政政策乘数以及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影响;人民币外溢对货币数量衡量、货币政策独立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以及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影响;人民币外溢对国际收支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货币冲击效应的影响。人民币外溢的货币竞争效应主要表现在人民币跨境溢出过程中对周边国家货币形成的货币竞争的影响。人民币与周边非国际货币之间的竞争结果表现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对人民币需求的不断强化。本文通过小额贸易条件下的货币竞争模型来研究人民币外溢形成的人民币与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之间竞争均衡的存在性。同时,对区域内主要货币之间的竞争基础进行实证上的比较分析,进而研究东亚货币合作对区域内主权国家的积极影响和人民币参与合作的必要性。
本文从人民币外溢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人民币外溢未来趋势等方面对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人民币外溢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增加并向境外转移了政府铸币税收入、提高了国内总需求水平、扩大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强化和推进了区域内货币合作等。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外溢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政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强化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本国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衡量难度加大,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变得不易确定,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遭到削弱,货币政策传导发生对外溢出,并对国内经济产生货币冲击等。本文对人民币外溢的未来趋势研究认为,只要支撑人民币外溢的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持续存在且不发生逆转,则人民币外溢的规模会持续扩大,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终将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