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轨道站地区宜步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行是人们用于搭乘轨道交通的主要交通方式,也是衔接轨道交通与其他各类交通的纽带。确保轨道站地区步行的便捷、舒适、安全,既是实现站点机能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重庆市9个住区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步行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其基于可达性的步行环境品质,发掘潜在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设计或优化策略。第一章,绪论。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概念的梳理,阐述影响轨道站点步行可达性的三大因素,即步行距离、步行时间和步行心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宜步行环境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二章,轨道站地区宜步行环境调查概要。首先,从步行的心理需求出发,推导确定影响山地城市步行活动的环境影响因素;然后,提出基于可达性的宜步行环境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标准;最后,通过对重庆市多个轨道站的调研分析,根据其地形条件和住区类型,将现有的轨道站地区步行环境归纳为老城-山地区、老城-坡地区和新城-坡地区三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个站点进一步分析。第三章,基于可达性的步行环境调查。结合卫星遥感图片测算和现场调研,收集空间环境特征评价因素的客观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站台访谈,获取轨道站步行使用者对周边步行环境的主观满意度报告。进而使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影响步行可达性的城市设计可控参量,包括街道网络指标、高差指标、交叉口过街指标以及空间环境品质指标,以探讨山地城市轨道站地区步行环境的类型特征与主导问题。第四章,山地城市轨道站地区宜步行环境设计对策。在调查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站地区基于可达性的步行环境以后,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提出轨道站地区宜步行环境的设计或优化策略。第五章,总结与归纳。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本研究中的不足,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迅速推进,语文教学的情趣化受到广泛关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探究情趣化教学的要素与策略,对于引导学生进
本文关注结构主义理论从语言学到文学批评的转化过程,探究转化过程中理论本身的移植、扩展与改造;探讨理论的文学化现象。
采用大井法矿井涌水量预测对山西省繁峙地区铁矿涌水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矿区相关钻孔抽水试验资料的数据统计与参数选择,应用大井法水量预测公式,将复杂的实际问题抽象为
为验证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本课题以高中一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思维导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的煤炭生产并未在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之下,相当一部分煤矿生产企业存在着安全隐患。本文主要针对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措施预案的评价研究机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
<正>近日,青海省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启动了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滩涂、矿产资源等全要素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此次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除了确定土地及其承载的各类自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北京、上海、成都、昆明、贵阳、南宁、兰州、银川、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12大城
以废弃的虎杖药渣为原料,经乙醇、氢氧化钠处理,得到皂化虎杖药渣生物吸附剂,将其用于对重金属铜离子(Cu2+)的吸附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对皂化虎杖药渣进行表征,并考察吸附剂投加
现在是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如何表述俄罗斯问题的时候了。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俄国之于中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迷思,这个迷思全方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影响力至今不绝。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