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506和MMF联合的自组装载药体系在肝移植急性排斥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移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终末期肝脏和胆道疾病的治疗。肝脏移植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是手术技术的进步,作为术后急性排斥防治常规用药的免疫抑制剂,其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肝脏移植术后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代谢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各种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在众多的免疫抑制剂中,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是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的基石。为了延长移植肝脏的寿命,肝移植患者术后须长期口服FK506。然而长期使用FK506也会带来各种不良反应,为了减少其不良反应并发挥协同治疗的作用临床上经常将FK506和抗代谢类的药物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使用。但是这两种免疫抑制剂都存在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差的问题。并且由于低水溶性这两种药物临床上应用是以口服为主,难以制备成可常规使用的注射用药,这也限制了他们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本研究中首次使用了基于前体药物的自组装载药体系(Self-Assembled Immunosuppressant Cocktails,SAIC)来装载这两种药。并且,我们还基于前期研究中利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合前体药物的策略来构建载药体系。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首先根据FK506和MMF分子的结构特点,选择MMF作为前体药物。并且选择了亚油酸(Linolenic acid,L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庚酸(Heptanoic Acid,Hep)与MMF进行结合。这三种材料都可以和MMF结合成前体药物,并且都可以在水中自组装成的装载MMF和FK506的载药体系。接下来我们对由三种自组装载药体系行了体内分布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发现使用LA合成前药自组装的联合载药体系在肝脏、脾脏、淋巴结这些肝移植后急性排斥相关器官中分布是最多的。因此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以LA-MMF作为前体药物与FK506自组装成载药体系使用在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模型中。LA-SAIC在与常规的FK506联合MMF口服比较中,载药体系可以显著延长接受了DA大鼠肝脏移植的Lewis大鼠生存时间。对各组移植肝脏的组织学比较中还发现载药体系显著的抑制了淋巴细胞的渗出和脉管周围渗出细胞的增生。而对各组移植肝脏中细胞因子谱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载药体系组的细胞因子谱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并且载药体系可以显著的抑制移植肝脏中各种趋化因子和促进T细胞增值的细胞因子,而且显著提升了Th2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对各组的肝功能谱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载药体系组肝功能谱的变化不明显,而且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各组间的肝功能谱在合成功能上有类似的趋势。在具体的比较各项肝功能指标后,我们发现载药体系组中肝脏合成功能显著优于其他两组,肝脏损伤和胆管损伤指标也明显好于排斥组。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利用脂肪酸合成前体药物的策略,构建出可自组装的FK506和MMF联合的载药体系。并且筛选出LA作为理想的MMF前药合成材料,并使用LA-MMF与FK506一起自组装成联合的载药体系。该载药体系可以显著的延长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大鼠的生存时间,并且抑制移植肝脏中的急性排斥反应。这些结果表明该载药体系对肝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研究了基于聚己内酯明胶纳米纤维的化疗光热治疗协同肿瘤治疗平台和基于聚己内酯明胶纳米纤维的饥饿治疗化疗协同肿瘤治疗平台第一部分以纤维或水凝胶作为主要形式的局部药物传输系统,已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一种技术方式,但由于其治疗功能单一,导致疗效有限,在实践应用中受到挑战。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的多功能局部药物传输系统,可以通过小切口微创手术方式植入体内,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
胰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为恶性和致命的癌症之一,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接近1.0,5年生存率极低。胰腺癌往往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症状,多数病例诊断之时已经是中晚期,没有手术治疗指征。药物治疗是胰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目前,由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组成的联合用药方案FOLFIRINOX是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一线化疗方案。研究表明,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只有6.
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次为老年人(双峰现象),容易发生转移,最常见部位为肺部,而肺转移往往是骨肉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5年总生存率不足20%。目前,骨肉瘤肺转移的机制尚不清楚,而免疫疗法等新颖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挑战。越来越多的肿瘤免疫学研究聚焦于趋化因子。一方面,趋化因子可以激活和增强各类免疫细胞发生迁移,另外一方面,趋化因子可增强肿瘤细胞增
研究目的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统计确诊的胃癌新发病例就超过100万例。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胃癌发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预后极差。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异常是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尤以DNA甲基化最为普遍。DNA甲基化修饰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筛选出因表观遗传改变而失活的抑癌基因,明确其作用机理,将有助于了解胃癌发生发展,为将来的临床诊治研
在精准医疗时代大背景下,疾病风险预测已成为疾病预防和诊断领域研究的热点,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基于疾病易感遗传标记开发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是目前最可能实现的一种策略。同时,癌症精准医疗已经走在了精准医疗时代的最前列,癌症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公认趋势。随着大量的癌症易感遗传位点以及靶向用药位点不断被发现,可靠的癌症易感基因及遗传变异位点数据库已经成为了癌症精准医疗的关键。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利
【研究背景与实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征,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孤立的小肝癌通常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但肝癌发病隐匿,患者确诊时一般已达中晚期,仅有部分患者有机会接受肝移植,仍有许多患者需要接受传统化疗或近年新兴的基因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众所周知,传统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低,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NR)是生物界唯一能催化4种核糖核苷酸(NDPs或NTPs,N=A,G,C或U)还原生成相应脱氧核糖核苷酸(d NDPs或d NTPs,N=A,G,C或U)的酶,广泛存在于各物种中。RNR为DNA的正常合成和损伤修复提供原材料,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因此RNR可作为抗肿瘤、抗细菌和抗病毒等的靶点之一。我们仍对RNR酶催化机制、构象变化、全酶结构等了解得不够彻底,临床上使用的RNR
背景:子宫内膜的可容受性是胚胎植入成功的先决条件,胚胎植入失败的首要原因便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差。MicroRNAs(miRNA/miR)通过转录后修饰的表观遗传调节方式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MicroRNAs的作用机制我们知之甚少。在本篇研究中,我们着力于miR-183家族(miR-183-5p,miR-182-5p,and,miR-96-5p)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植入
学位
研究背景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除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伴发认知功能减退等非运动症状。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为主,但在长期的药物治疗后,患者常出现运动并发症。研究发现PD发生认知功能减退、运动并发症等症状,可能受到众多微效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影响。近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内异症表现为血管化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发育、出血,引起疼痛、不育和盆腔包块等临床症状,然而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及其上游支架蛋白Gab2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调控分子,然而其在内异症中的表达、作用及临床意义尚缺少相关研究。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及支架蛋白Gab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