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雨季降水变化特征及物理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__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地处东亚季风北边界附近,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的降水变化对当地的农业灌溉,农牧种植,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的降水变化既受到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的调控,又受到气候系统外强迫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影响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雨季降水年际变化和长期趋势的因子两方面入手,分别分析影响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降水变化的气候系统内部因子和外强迫因子,以及影响的物理机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雨季撤退及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
  本文基于候平均降水数据,对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的雨季撤退进行了定义。对与撤退指数有关的降水和环流的分析显示,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雨季撤退的年际变化与8月降水之间关系密切。当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雨季撤退年际偏晚时,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明显增加,西北太平洋地区出现异常的反气旋环流,欧亚地区上空存在一支由北大西洋出发,向东传播的大气波列。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西侧异常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与欧亚波列中位于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附近的负位势高度异常底部的偏西风共同作用,在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引起异常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有利于该地区8月降水异常偏多,雨季撤退异常偏晚。前期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对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热带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增暖对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和中高纬波列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当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增暖时,一方面激发了热带地区的Walker环流异常(在热带北大西洋地区上升,热带中太平洋地区下沉)。热带中太平洋地区异常的下沉辐散,可通过Gill型罗斯贝波响应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形成反气旋环流异常。另一方面,热带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增暖激发了一支横跨欧亚的中高纬波列。波列中,位于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附近的负位势高度异常,为该地区降水增多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条件。大气环流模式的数值模拟试验进一步验证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暖异常对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和中高纬波列形成的贡献。观测和模拟结果均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对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雨季撤退和8月降水年际变化的调制独立于前期ENSO。
  (2)热带北大西洋海温与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研究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通过激发欧亚大陆上空的大气罗斯贝波列和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异常,对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有显著的调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的年际关系并不稳定,而是在1990s末前后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年代际减弱。1990s末之前,热带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增暖激发了一支自北大西洋上空出发,向东传播的波列。这支波列传至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引发该地区形成一个显著的负位势高度异常。同时,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明显的反气旋环流异常。1990s末之后,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增暖有关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异常和欧亚波列仍然存在。但波列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具体来说,1990s末之前原本位于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上空的负位势高度异常中心在1990s末之后明显减弱北移。因而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变化与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份降水的关系变得不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前期ENSO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无关。
  (3)不同外强迫对20世纪下半叶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减少趋势的相对贡献
  观测事实显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存在显著减少的趋势,而该地区其他月份降水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本文首先评估了32个CMIP5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减少趋势的模拟能力,从中挑选了3个模拟效果较好的模式,分别是CCSM4,GFDL-CM3,GISS-E2-R。基于3个模式的集合平均,借助CMIP5的历史试验、温室气体强迫试验和自然强迫试验,本文定量比较了不同外强迫对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8月降水减少趋势的相对贡献。结果发现,人为气溶胶强迫可能是8月降水减少趋势的重要因素(相对贡献百分率:188%)。具体影响过程如下:人为气溶胶的排放,通过直接辐射效应,对地表温度起到降温作用。由于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东亚大陆地表温度的降低速率快于南部海洋,导致南部海洋与东亚大陆之间的地表温差减小,海平面气压差减小,导致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附近上空出现北风异常(南风减弱),减少了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地区的水汽供给,从而抑制了该地区的降水。温室气体强迫与人为气溶胶强迫的作用相反(相对贡献百分率:-74%)。与人为强迫的作用相比(相对贡献百分率:114%),自然强迫对东亚季风北边缘活动带降水减少趋势的贡献很小(相对贡献百分率:-14%)。
其他文献
华西地区(25°N-35°N,100°E-110° E)是中国秋季降水的主要地区之一。作为中国大陆雨季的最后一个阶段,揭示其气候成因,可加深对东亚夏季风向东亚冬季风的转变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以往研究表明,华西秋雨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但是对于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华西秋雨期两种主要分布模态时空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应的的大尺度环
学位
云是天空中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它是由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是水滴、冰晶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悬浮体。云的外形具有不规则性和随意性,受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因素的影响,云的形状时刻发生着变化。云的红外辐射特性与云中粒子的相态、粒子谱分布、云的光学厚度等等参数有关,也受太阳、地表类型和大气状况的影响。红外传感器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不管传感器位于地面、空中还是大气层外,当它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识别时,
学位
光化学污染是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驱动力为大气氧化能力,它不仅可代表大气自我清洁的能力,也推动了二次污染的生成。华北平原中京津冀经济区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光化学污染问题,为针对我国高污染背景下的大气氧化能力进行深入了解,本文以华北区域上甸子背景站为研究站开展基于观测的分析研究,发掘大气氧化性的长期变化特征,为治理我国光化学污染提供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化石燃料。巨大的能源消耗排放的污染物不但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让我国的环境外交面临巨大压力。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2017年9月国家启动了《大气重污染治理攻关项目》,重点对京津冀地区“2+26”个通道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目前针对人口聚集的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研究很多,特别是京津冀地区,而对于典型工业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
学位
大气颗粒物已经成为城市大气的重要污染物,不仅会导致能见度下降,更重要的是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北京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复合型大气颗粒物污染,而伊斯兰堡作为巴基斯坦的首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大气环境问题。中国、巴基斯坦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国情相似,均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伊斯兰堡也是“一带一路”走廊上重要的城市。对比两个城市PM10中的物质浓度和化学组分对国家减排策略制定、公众
学位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以PM2.5(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粒子)为首要污染的灰霾现象频发。城市中人为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区域传输,气溶胶与行星边界层之间的作用是PM2.5浓度爆发性增长的重要因素。有机气溶胶作为大气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分子能很好地示踪污染来源和反应过程,因其分子组成和反应过程十分复杂,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边界层内有机气溶胶的四季变化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
学位
本文基于2015-2017年北京闪电定位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探空资料以及35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站不同污染物(PM2.5等)数据,分析研究北京地区(39.5°~41.0°N,115.0°~117.5°E)闪电活动与热动力因素、气溶胶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2016年6月10日北京城区一次雷暴过程中各雷达特征参数与闪电频数的
学位
气候变化模拟和预估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外强迫场的不确定性、模式对辐射强迫响应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不确定性的存在,制约了气候预估信息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因此,揭示不确定性的来源,明晰各不确定性因子的相对贡献,探索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案,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决策而言至关重要。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因区域而异,关于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全球陆地季风区的气候预估不确定性,目前尚存认知空
学位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系统的影响,夏季容易发生极端降水,加之复杂的地形、土壤和植被条件,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平均每年造成700多人因灾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然而,目前对于该类灾害的预报水平依旧较低,亟需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全国尺度上建立较为准确和高效的滑坡泥石流预报系统,提高滑坡泥石流预报水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针对降水型滑坡泥石流,在对现有的滑坡泥石流统计预报
裸土反照率和发射率是陆面过程模式中重要的参数,它们可决定地表能量的再分配,对天气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准确参数化裸土反照率和发射率对陆面过程模式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丰富与多样化,针对裸土地表辐射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对裸土分光辐射及其反照率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陆面过程模式中裸土分光辐射反照率和发射率的参数化方案仍然不是十分理想。究竟哪些气候和环境因子是影响裸土分光辐射反照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