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ist Canon Translation and 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with C.Spurgeon Medhurst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pe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传教士梅殿华的《道德经》译本行文流畅,理解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考验,仍然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众多译本中脱颖而出并且重新多次出版,与声名卓著的汉学家理雅格,亚瑟韦利等学者的译本一同展现在国内外读者的面前,无疑说明了其成功性。《道德经》作为中国经典名著之一,在现代的中国和西方社会依然大放异彩,各种研究《道德经》的著作仍然盛行,为东西方文化交融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道德经》中的语言神秘隐晦,充满辩证思维,甚至是晦涩难懂,也为众多翻译者留下很多争议和难题,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
  有人说20世纪是翻译的世纪,翻译研究逐渐从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研究中孕育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登上历史舞台;诠释学作为一门有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和众多学者的努力,在20世纪中后叶,尤其是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出版之后逐渐在西方盛行。今天诠释学的影响几乎遍布所有的人文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翻译研究和诠释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同样作为有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诠释学可以很好地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将翻译研究和诠释学结合起来,运用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前见、效果历史和视阈融合等概念,以梅殿华的《道德经》英文译本为例,结合国内外其他译本分析诠释学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及重译,误译,文化空白等翻译现象。
  本文第一章介绍《道德经》的基本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同时对梅殿华译本给出一个概括性的分析。
  第二章简约的介绍诠释学的历史与近代发展情况,对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诠释学做简要的概括。在本章中作者会介绍一些诠释学中的代表性人物,重点介绍伽达默尔以及其哲学诠释学的影响和主要理论框架以及其对于翻译实践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运用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前理解概念分析梅殿华译本中一些重点词汇例如“道”,“德”,“天下”,“自然”等核心概念词汇的翻译选择和得失。
  第四章通过哲学诠释学中的“理解的历史性以”及“视阈融合”分析梅殿华译本中对各种翻译难题的处理和出现的问题。在将梅殿华译本与理雅格,亚瑟威利,以及林语堂等人译本的比较当中,我们会对梅殿华译本的得失有更好的理解。
  最后一章是总结,论述梅殿华在翻译《道德经》中的得失,以及通过哲学诠释学分析给予我们在翻译实践活动中所带来的启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古典巨著,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红楼梦》已经有多种英译本。其中,由英国的邦索尔神父于20世纪50年代所翻译的英译本是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翻译的两个英译本问世之前世界上第一个一百二十回全译本。该译本由邦索尔神父独自完成,译文体例完整,包括特殊术语注释、出版说明、译者前言、目录、正文注释和附录;邦索尔神父坚持紧扣原文的原则,并尽可能考虑到了文
期刊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全书冠以姓名的小说人物多达两三百之众。它们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深刻领会小说人物姓名的深层含义,对于理解这部文学作品,以及了解中国姓名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连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而这种选择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而产生的
学位
作为日常对话中常见的话语现象,话语转换(Turn-taking)已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的重视,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Sacks等人在大量英文会话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掌控会话中话语转换的系统。尽管该模式针对日常会话分析,但许多学者遵循该模式分析不同的语篇,例如新闻采访、法庭对话、课堂对话等,都能成功地阐释不同语类会话中的话语结构和会话特征。在现有文献中,分析话语转换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