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藻去除水体硒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2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金属元素硒(Se)是动物和人体所需要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对生命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硒在人体内的营养剂量与致毒剂量间范围非常狭窄。例如我国湖北恩施地区属于高硒地带,故水体中高浓度的硒导致当地居民出现肠胃疾病,头发或指甲掉落等现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曾发生过严重的硒污染,导致水禽类与鱼类发生畸变甚至死亡。在所有处理硒污染的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在前人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小球藻,特别是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能够高效去除水体,去除率高达96%,其中主要通过挥发的方式(61%)将硒以低毒的气态硒排到大气中。为优化环境条件创造更高效的小球藻去除水体硒的系统,本文研究了不同硒浓度,不同藻密度,以及温度、pH对小球藻去除水体硒的影响,并探讨了去除小球藻体内累积硒的两种处理方法。研究表明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小球藻对水体硒的吸收、累积及挥发速率随之增加,直至硒浓度为6000μg Se/L,超过该浓度后便有所下降,表明已到达小球藻对硒的最大耐受程度,然而在硒浓度范围为1000-3000μgSe/L区间,小球藻对水体硒的去除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去除率达90%左右。所有不同硒浓度条件下的小球藻均在第二天达到其最大挥发速率,第三天硒的挥发速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表明普通小球藻至少需要1天来达到其最佳挥发能力。在一定藻密度范围内(0.08 to 4.03 g/L DW),水体硒浓度为1580μgSe/L,当藻密度为0.75 g/L DW时,小球藻对水体硒的去除效果最佳,其对硒的吸收、积累及挥发量均在该藻密度条件下达到最大,且当藻密度不超过1.37 g/L DW,小球藻主要以挥发的方式去除水体硒。此外,在藻密度最低的条件下(0.08 g/L),小球藻Fv/Fm值降至最小值,表明硒的毒性作用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0-24h内,小球藻在25℃条件下的挥发量超过20℃条件下挥发量的两倍,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小球藻对硒的反应更灵敏,并促进了小球藻挥发硒的过程。小球藻在pH为6.5的条件下总挥发量最大,表明小球藻在近乎中性的条件下有较好的挥发能力。pH为10的条件下去除率最低,而pH为8的条件下去除率最高,表明pH=8.0的条件下有利于小球藻对硒的吸收。为避免藻体内累积硒进入食物链危害生态环境,将含硒小球藻收集并将其干燥燃烧成藻灰或利用背角无齿蚌的滤食作用将含硒小球藻从水体中过滤掉。研究发现藻在燃烧后含硒量降低了99%,且累积硒的主要形态由有机硒为全部转变为无机硒,显著降低了硒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减少其潜在毒性。河蚌在滤食含硒小球藻的24h内,其滤食速率与对照组河蚌相比,下降了27%,表明含硒小球藻对河蚌的滤食速率产生了负面的效应。实验组河蚌在24h对藻体内累积硒的去除率为54%,故硒在实验组河蚌体内也有累积,与对照组河蚌平均硒浓度相比,硒在实验组河蚌体内有明显的累积(4.85μg Se/g DW),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避免其累积硒在食物链中的生物转化。
其他文献
目的:皮肤是人类机体中与外部环境接触最多的器官,其完整性的改变以及与诸多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都会直接影响到生物体的健康。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对比腕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 complex,TFCC)Palmer IB、ID型损伤的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腕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部门,由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引致的居民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旅游交通碳排放对旅游业碳排放的贡献达65%以上,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从旅游交通碳排放角度探讨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旅游交通运输部门低碳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和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目的:探讨与免疫相关的TLR2和IL-10 mRNA及树突状细胞与外阴硬化性苔藓(VLS)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外阴硬化性苔藓石蜡标本50例(早期和进展期各25例),外阴正常皮肤15例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TGF-β2)及胶原蛋白Ⅰ、Ⅲ(Col Ⅰ、Ⅲ)mRNA在外阴硬化性苔藓(VL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6~2018年经本院门诊活检
乳腺癌发病率极高,术后癌细胞易复发转移,癌细胞发生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发生转移时,从细胞基质上脱落下来进入脉管系统中,会触发程序性死亡,这种程序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人类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位居第三位。由于其发病隐匿,缺乏明显的早期临
“集体创作”作为独立于“个人创作”而发展的另一条文学脉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七七事变前上海地区的集体创作是长达几十年的集体创作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出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tic targeting chimera,PROTAC)是一种新兴诱导蛋白降解技术,已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用来靶向降解致病蛋白的PROTAC分
研究目的: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ICAS)是全球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而且在亚洲人中发病率较高。由颅内血管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即使采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