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综合评价分析、对应分析以及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对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社会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分布结构及发展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相关分析表明:年轻型人口社会可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成年型人口社会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老年型人口社会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与高文化教育程度人群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传统型人口产业结构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发展型人口产业结构时期的国家(或地区)将是竞技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机遇,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作用最为明显。竞技体育与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成正向变动关系,与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成反向变动关系。社会人口分布结构对竞技体育事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三大因素来反映。社会人口发展结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与竞技体育呈负相关关系。多元同归分析显示:社会人口结构统计指标与竞技体育成绩的多元回归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能较准确地定量刻画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社会人口结构指标之间的数量化关系。社会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一产业人口、私营单位人口和大专以上文化人口这5项人口学统计指标对区域竞技体育成绩的影响尤为突出,说明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变迁对区域竞技体育事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区域社会人口结构的综合评价得出:全国31个省、市及白治区共有12个地区综合评价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另外19个地区综合评价得分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区域社会人口结构的总体差异程度比较明显。对应分析发现: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社会人口结构之间保持着较为准确的对应关系,两者是一种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辨证关系,即区域社会人口质量越高,人口结构越优化,区域人口资源配置越合理,其对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将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区域竞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促进社会人口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等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成分多元回归模型揭示了社会人口结构6大纬度与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的内在联系,克服了传统多元回归分析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使研究结论更具实际意义。根据该主成分多元回归模型可知,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的贡献程度为33.45%,社会人口文化结构的贡献程度为36.91%,社会人口职业结构的贡献程度为46.10%,社会人口城乡结构的贡献程度为-24.29%,社会人口分布结构的贡献程度为30.65%,社会人口发展结构的贡献程度为16.95%。依据6大纬度贡献程度的绝对值大小排序,依次为:社会人口职业结构>社会人口文化结构>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人口分布结构>社会人口城乡结构>社会人口发展结构,说明我国社会人口城乡结构对区域竞技体育发展具有负向影响效果,而社会人口职业结构对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综上所述,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仍是制约我国整体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社会人口结构差异较大,各地区社会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分布结构及发展结构差距明显,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最为突出。基于此,研究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升级人口结构,合理配置人口资源,实现社会人口结构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当然,社会人口结构对竞技体育的制约,不能简单的从机械的因果关系中去理解,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民族传统、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的体现,有时由于政治的需要,国家意志在这方面也起重要的作用。但人口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实践者,是国家或社会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人的发展,那怎么谈得上竞技体育的发展呢?因此,归根结底还是应充分重视社会人口结构对竞技体育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研究和揭示社会人口结构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作用于竞技体育,从而明确社会人口结构与竞技体育的依存关系,旨在为实现我国社会人口结构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