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让“影子银行”的概念走入人们视野,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多起民间借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影子银行的再度关注。在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影子银行补充了银行体系金融供给的不足,近十年发展迅速,并且与商业银行联系密切,商业银行体系内开展了各种影子银行业务。影子银行的发展拓宽了社会融资渠道,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由于透明度太低,监管力度不足,本身存在很大的风险。商业银行过多的开展影子银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的安全经营和地区金融的稳定发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本文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会不断加深与影子银行的业务往来,开展更多的影子银行业务,可以在分析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表现形式基础上,定量分析其业务的规模,并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进行一个概述,阐述我国影子银行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最后归纳出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接着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与动因分析。详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各项影子银行业务,包括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委托贷款、银信合作、银证合作、同业代付五种模式,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这几大模式的运作过程,运用图表分析了其现状和历年规模;归纳出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动因,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影子银行业务能创造出巨大的商业利润,并帮助商业银行逃避信贷规模管制,银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机构本身不能创造信用,需要商业银行提供信用增级服务,并利用商业银行的客户、资金和资源。在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基础上,实证分析其影响。选取银行体系稳定性作为因变量,运用“指标映射区间打分法”计算出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得分,选取我国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为自变量,根据第三章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理论分析,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为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四者加总,选用GDP/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控制变量,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本文的结论有:(1)当年的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增长率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在我国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开展的各种影子银行业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银行业务起到补充作用,缓解了我国一直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并引导商业银行进行创新,扩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强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2)滞后一期的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增长率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具有负效应,这说明,从长期看,商业银行过多的开展影子银行业务会导致其业务盲目性扩张,这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声誉风险和信用风险,加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上监管的缺失,影子银行的各种弊端日益显现,这无疑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摩擦与不确定性,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安全经营。(3)在目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已经是利弊相当,因此要规范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减小其负面效应。根据以上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商业银行要严格遵照监管要求,禁止变相逃避监管,以强化自身风险管理;加大影子银行业务的披露制度,建立透明的金融市场环境;规范发展影子银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