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工具选择与组合性设计--山东省为例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nem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农场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家庭农场从生成到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同的金融工具手段在家庭农场运行机制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与功能具有差异性。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金融工具在资金融通、信用构建、风险规避、价格发现、技术运用等方面进一步支持与优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家庭农场缺少合格的抵押品,难以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生产所需的各类资金,使得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有效抵押品缺乏和担保制度不健全使得家庭农场贷款可得性降低,严重阻碍了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家庭农场经营所面临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政策工具和灾后救助等途径化解。因此,加快建立符合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金融制度体系,创新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最终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是当前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借鉴生产效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农业金融支持等理论,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在生产投资、金融需求、风险规避、信用构建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并从供给端的角度对组合性金融工具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机理进行合理论证,从家庭农场融资约束、金融机构金融供给、政策部门金融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和淄博市等17个主要城市中的120多个区、县、镇、乡、村家庭农场发展的融资约束与金融资源获取情况,并以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了29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微观数据。最后,本文通过设计多元线性模型、截面门槛模型、工具变量分位数模型定量分析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设计了适应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这对于家庭农场发展而言,具有丰富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具体的研究结论为:
  第一,家庭农场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和投资规模,对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和抵押担保融资等金融服务存在迫切需求,而选择通过民间金融组织和网络平台借款获取资金的意愿并不强烈。从家庭农场投资绩效来看,大多数家庭农场的投资规模并未达到最优水平,投资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其绩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家庭农场投资规模和投资绩效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此外,家庭农场资金规模较小导致生产要素匮乏、金融政策缺位造成资金融通困难、家庭农场缺乏有效抵押品使得投融资不畅、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引致经营风险、风险补贴不足使经营欠佳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家庭农场由于缺乏抵押物而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型融资约束,如果能够为家庭农场引入相应的抵押物,则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场金融资源可得性,进而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农业信贷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当农业信贷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即农业信贷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减,后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第三,农业保险能够对家庭农场生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是保障家庭农场发展的有力金融工具,加大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力度能够有效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农业保险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当农业保险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即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减,后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第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融资途径,能够为商业银行和家庭农场搭建了有效的信用体系,增加了家庭农场农业信贷供给,有助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抵押担保贷款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当抵押担保贷款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即抵押担保贷款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从抵押担保、风险补偿、金融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
  第一,健全抵押担保机制,加强与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积极建立财政、银行、担保公司风险分摊比例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农业信贷和抵押担保的协调效应。
  第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工具建立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基金和保险风险补偿金,协助家庭农场分摊生产成本和风险。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机制,加强金融信息科技工程建设,探索建立“三农”资源资产权属管理中心,设立农业经营资产价值评估机构,建立农业风险资产收处管理中心,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风险化解、产权处置及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并尝试引入“农业贷款+抵押担保+风险补贴+农业贷款再保险”“农业保险+巨灾债券+风险基金”“农村电商+农业信贷+互联网金融”构建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来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其他文献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又一次农村微观组织创新和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利用民主统一管理模式的特殊优势,在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不断规范化,发展规模小、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应运而生,因此合作社绩效评价及绩效影响因素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及分析影响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能够推
粮食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长期面临的难题。目前中国虽能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粮食安全仍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人口数量、资源约束和结构性矛盾影响着国内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粮食对外依存度提高、进口来源地集中、贸易环境变化也使中国粮食进口存在较大风险。中亚地区毗邻中国,粮食生产和出口潜力大,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为中国同中亚地区的粮食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可作为中国拓宽粮
学位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脱贫和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义重大。现阶段多数贫困农户仍需依靠农业增产增收脱贫。但是,化肥农药等无机投入在快速提升农业产出的同时,导致了耕地面源污染问题进一步凸显。不仅影响到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对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耕地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下,为促进农业发展、盘活农村资产、拓宽农户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可得性,农地抵押贷款作为金融制度创新的“中国方案”,自2008年由点到面,由县至省试点实施,范围逐步扩大,效果日趋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的金融约束问题。然而,农地抵押贷款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农民的有效需求和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在政策的试点和推进过程中,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参与
贫困的发生程度与生态环境状况联系紧密,地形条件复杂与自然灾害频发是导致我国山区贫困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工程的重大举措,可以有效解决此类特困地区贫困问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这项政策以贫困农户为对象,将他们搬离不适宜生产生活的生态脆弱区,以期摆脱生计困境,提升发展能力。目前使农户“搬得出”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是易地扶贫搬迁不止带来空间位置的变化,也是各种资源“瓦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业生产技术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仍然以高化肥农药为主,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发展绿色农业成为政府和国家的关注焦点,而实现此目标的必然之路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因此研究如何推动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是保障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和生态性以及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时代,新兴互联网与传统社会网络均成为农户获
学位
化肥不当施用引发了一系列生态资源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小麦生产中同样也存在着化肥不当施用的现象。探究一种能够提升农户合理施肥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沟通技术(ICTs)的发展,农业生产信息服务出现,为提升农户施肥知识提供了更多可能。其中,政府主导的各类农业生产信息服务提供的技术信息面向所有农户,针对性不强。而小麦生产要实现合理施肥,需针对农户个人地块的实
学位
参与合作社是农户克服生产分散、流通不畅和市场风险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的主要内容。然而,我国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农户不愿参与和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这一问题既制约了合作社规模的扩大,也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发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提高农户参与合作社提供了重要思路。人力资本通过影响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等,进而对农户参与合作社产生影响,而社会资本则是通过影响农户获取信息等资源的
学位
伴随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在我国初步建立,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瓶颈,严重制约着流域生态补偿效应的有效发挥以及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导致流域内各主体功能区间发展权和经济利益的不均衡,由此产生了对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迫切需求。同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流域内各行政单元划分为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并对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