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官的职责,“定纷止争、化解矛盾”是民事审判的重要任务,实现“案结事了、社会和谐”是司法的终结目标。但民事审判是否就一味依法裁决,而否定民俗习惯的作用。理论界和实务界同仁们对此有不同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民俗习惯作为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其内容是非规范性的,且部分内容系“恶俗”,不能对人们行为起到规范和指引作用,在民事审判中决不能运用。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民俗习惯作为本土资源,长期有效地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成为处理民间纠纷的首先工具,具有处理问题效率高,成本低、当事人对结果易接受等优势,采用依法裁决为主,辅以民俗习惯的解决方式更符合当前中国国情。民俗习惯能否运用民事审判?笔者认为民俗习惯运用于民事审判,符合我国国情,是可行的,必要的,富有成效的。本文从阐述民俗习惯基础理论出发,分析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现实价值,以姜堰法院近几年的司法实践的成果为证,论述民俗习惯运用民事审判可行性,探求建立民俗习惯运用民事审判有效机制,实现民俗习惯与法律的良好互动。研究表明,民俗习惯运用于民事审判,实现民事审判的法律自洽性和裁决结果的可接受性,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社会和谐有序。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地方高师院校迎来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转型的机遇。因此,地方高校的发展要充分体现校地、校企的紧密合作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就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契合新课程标准的要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太行山进行高校户外写生基地群建设的设想研究,使其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吸引更多的学校前来写生调研,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的促进艺术设计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完成专业与行业企业对口衔接的关键环节.职业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对于产教融合高度实施与深入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高职空中乘
期刊
新年伊始,北京某区女法官受到所代理案件当事人袭击,当场身亡。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司法界强烈谴责,直言如今的法官就像“刀尖上的舞者”,人身安全岌岌可危;理论界各学者理性
期刊
介绍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GB/T 23795-2009)编制原则,解释方法操作中的关键点及与习惯方法的不同点,使标准的实施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用论述与举例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