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绥螨生活类型与颚体形态及内禀增长率的关系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9624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防治体系中,捕食螨生活类型的划分对其针对性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生活类型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故无法对新发现种类进行准确、快速的划分。捕食螨用口器(颚体)进行取食,且取食的结果体现在内禀增长率上。故本试验探究了植绥螨的颚体形态和内禀增长率两个因素与生活类型的关系,以给量化生活类型划分提供多角度参考。但是植绥螨的颚体一直没有较为系统的描述,同时缺乏必要的细节。故本文共进行了三部分研究:第一部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归纳总结了前人对植绥螨颚体的描述,首次阐明了智利小植绥螨口器的组成部分,即须肢、螯肢、口(舌、上唇、上唇突)、涎针和口下板(颚角和内磨叶);发现了涎针槽、定趾端部小孔结构,修正了前人对上唇、侧唇的描述;透射电镜观察颚体横切片发现食道由半封闭式的口前腔、全封闭式的口腔和Y字型咽腔三部分构成;通过对智利小植绥螨取食瞬间状态的固定和扫描电镜观察,推测并补充了前人关于植绥螨捕食叶螨的过程,即发现猎物后,捕食螨伸出螯肢抓住猎物的表皮并形成伤口;螯肢缩回与口下板端部平齐,涎针并入涎针槽;口下板刺入伤口吸取猎物体液。并提出智利小植绥螨的口器类型为拟刺吸式口器。第二部分利用扫描电镜拍摄、测量了来自四种生活类型(I叶螨属的专食者,Ⅱ叶螨科的选择性捕食者,Ⅲ多食者,Ⅳ嗜食花粉者(McMurtry and Croft,1997))的10种植绥螨的23个颚体结构特征参数和背板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把10种植绥螨可划分为三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智利小植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和拟长毛钝绥螨;第二类群包括东方钝绥螨、斯氏钝绥螨、津川钝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双尾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第三类群为有益真绥螨。第一类群为专食性捕食螨,与I、Ⅱ类群吻合,第二、第三类群分别与Ⅲ、Ⅳ类群吻合,从颚体形态的角度验证了生活类型划分的合理性。第三部分查找了1970年以来249篇研究植绥螨发育与繁殖的文献,从中筛选了13属48种植绥螨的265个r_m值,筛选条件为1)温度在23-27℃范围内;2)有充足的自然猎物作为食物。以叶螨属为食的植绥螨r_m值,从I到Ⅳ分别为0.288±0.005、0.266±0.003、0.176±0.007、0.168±0.006,且I、Ⅱ专食者类群的r_m值显著大于Ⅲ、Ⅳ多食者类群。Ⅲ、Ⅳ类型在取食不同猎物时r_m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从内禀增长率的角度较好地对生活类型的划分作出了量化解释。结合颚体形态和内禀增长率两方面的特征,基本可量化划分McMurtry和Croft提出的4种生活类型。解决了Ⅱ、Ⅲ类型难归类、易混淆的难题。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一种表面吸气式长桨短叶片复合搅拌器(LSB搅拌桨),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LSB桨在平底搅拌釜内的自吸气过程及气液分散特性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操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成长,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在这一时代,互联网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交网络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应用。用户在社交网络中表达对话题的观点,分享想法,与其他用
类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ZIFs)是以过渡金属和含咪唑基配体构筑的具有沸石拓扑结构的一种新型多孔晶体材料,结构呈现多样性和新颖性,具有
所有细胞中都存在着本底水平的自噬来维持稳态,通常自噬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可使胁迫状态下(如营养剥夺)的细胞得以存活。然而,近些年来研究表明,自噬也可以作为一种非凋亡形式
第一部分颈静脉孔周围重要骨性结构间的测量目的:观察颈静脉孔周围重要的骨性结构及重要结构间的解剖关系,分别测量颅内和颅外重要结构间的距离,为处理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
随着微电子器件不断向小型化、多样化和高频等方向发展,器件内部过大的热流密度对其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寻求具有低热阻和高热导率的散热材料具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又称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是类脂代谢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油脂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甘油三酯的水解会产生FFAs,容
多能级原子系统中的量子相干和干涉效应能够引起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例如:电磁感应透明(EIT)、无反转激光(LWI)、相干布居捕获(CPT)、光学双稳(OB)等等。由于光学双稳在全光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以及家庭通信带宽的大幅度提高,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家庭网络,“智慧家庭”成为下一个蓝海市场,越来越多的产品研发者聚焦到智慧家庭领域。鉴于目前国内
贵金属纳米结构支持的表面等离激元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对光场的有效操控,因而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关注。在贵金属纳米体系中,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对于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