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离子电池杂原子掺杂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储钾机理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me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对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需求,虽然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是由于锂资源的逐步稀缺和成本的提高,亟需发展下一代储能电池来实现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应用。钾离子电池凭借储备丰富,价格低廉,与锂离子电池具有相似的工作原理等优势成为未来大规模储能设备的有利候选者。然而由于钾离子半径较大,动力学迟滞,电极体积膨胀大以及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商业化进程。近年来,人们通过对负极进行调控来提升钾离子电池的性能。碳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多样化的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孔隙率等有利特性而被认为是较有发展潜力的负极候选者之一。研究者通过对碳材料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发掘其更好的电化学储钾性能。其中,在材料中引入杂原子及缺陷是一种较为普遍且有效的改性方法。虽然氮原子掺杂机理已被剖析透彻,但其余杂原子,甚至双原子协同掺杂的机制及作用尚不明晰。因此,合理设计电极材料并进行理化性质的优化调控对于提高钾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质至关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聚焦于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调控及优化,通过引入杂原子来创造缺陷及活性位点,进而促进离子传输,电子扩散,提高电化学动力学能力。采用一系列仪器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来探究杂原子对钾存储的作用机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生物质材料为模板,制备了一种B-O双掺的硬碳颗粒(BO-CPs)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三维的框架结构以及双原子掺杂促进了离子的传输和扩散,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惰性,赋予材料独特的电化学性质。BO-CPs电极获得了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在0.1 Ag-1时为426.5 mAh g-1)和优良的倍率性能(在5 Ag-1时为166.0 mAhg-1)。通过详细的电化学测试,原位表征及理论计算的综合分析探究了钾离子存储机制,B和O的协同共掺极大促进了碳基负极的性质。经研究发现,B掺改善了碳框架的导电性,O掺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获得额外的比容量。(2)通过质子盐合成法设计了一种杂原子双掺的硬碳皱片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受益于质子碱和酸的多功能性,通过调控前驱体的含量和类型,S-N,P-N,和B-N共掺的碳结构可以很容易的实现(SNC,PNC和BNC)。其中,B-N双掺的材料由于存在B-N基团而表现出了最高的导电性和对钾离子的吸附性。在钾离子存储方面BNC具有优良的可逆比容量(在0.1 Ag-1时为360.5 mAh g-1)和较佳的循环稳定性(1.0Ag-1时为125.5 mAhg-1,3000次循环)。经研究发现,B-N基团的协同作用极大的提高了钾离子存储的赝电容特征。(3)采用MOF合成法设计了软碳与硬碳相结合的软硬碳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同时结合了软碳的良好倍率性以及硬碳的较好循环稳定性,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该材料具有自掺杂的特性,为钾离子的存储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实现了对碳材料的有效调控。通过系统的物相表征及动力学电化学分析,揭示了该种方法制备的软碳为赝电容及嵌入式混合的存储机制,硬碳为嵌入式存储机制。基于此,以软碳为核,硬碳为壳的软硬碳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电化学特性,5.0A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86.0 mAh g-1的比容量,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能够稳定循环2000圈,每圈容量衰减率仅为0.017%。
其他文献
在数字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之下,智能身份认证在互联网公司和政企部门中得到广泛应用。若能设计一种自动、准确识别用户证件图像中各种关键文本信息的方法,将可以简化繁琐的人工办事流程,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传统的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主要针对印刷和扫描文档的识别,在面对需要高识别准确率的证件图像场景时遭遇挑战。近年来深度学习发展迅速,并且在
学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转换装置,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然而,SOFC通常使用氧离子导电陶瓷作为电解质,需要在较高的温度(通常高于800℃)下才能获得足够的离子导电率,这加速了燃料电池的性能衰减,也对燃料电池的材料选择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从而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解决策略之一在于将SOFC的电解质材料替换为质子导电陶瓷,由此可将工作温度降低至中温区(450~700℃),
学位
高分辨率视频在生活娱乐、视频监控、医疗等多个领域有着非常大的需求,然而受网络带宽、成像系统等因素的限制,大量视频只能以低分辨率的形式呈现。为了解决该问题,视频超分辨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超分辨率算法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本文针对如何有效处理视频信息的时空域特征这一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视频超分辨率算法,并在特征传播、特征聚合、特征重建
学位
目的 以7A65高强度铝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喷丸强度、弹丸介质(铸钢丸和陶瓷丸)对靶材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表征喷丸强化7A65铝合金表面完整性和疲劳失效断口,分析喷丸工艺参数与疲劳性能、断裂模式的相关性。结果 喷丸强化后铝合金表面粗糙化严重,表面粗糙度从初始0.622 μm增加至4.736 μm(铸钢丸、喷丸强度为0.22 mmA),并出现褶
期刊
网络平台中视频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促进了视频理解的广泛应用。视频数据不仅包含静态图像,还包含这些静态图像之间的时序关联信息,对视频行为的准确识别需要有效提取并融合这些信息。目前的视频行为识别方法在提取并融合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获得时空信息、对时空特征远程依赖的高效建模以及利用短期运动信息增强模型时空建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影响了视频行为识别的准确率。针对目前视频行为识别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其在驾驶行为
学位
细粒度图像检索是图像检索领域中具有广阔前景的课题,可应用于电商图像搜索、科研动植物图像搜索等领域。随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上的成功应用,出现了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细粒度图像检索算法,但这些算法忽略了部分局部细节信息,导致了检索性能瓶颈。本文面向该问题,对细粒度图像检索方法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针对全局特征对细粒度图像描述不充分,忽略细节信息,造成检索性能瓶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融合全局与
学位
随着交叉学科的的融合发展,许多能够改变未来生活的新兴应用如软体机器人、可植入式医疗器件和可穿戴功能织物都已出现。此时,传统块体电子设备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已经难以满足新兴领域的应用需求,严重制约了电子器件领域的发展。因此,诸多电子器件的结构已从刚性的三维(3D)块体材料发展到柔性的二维(2D)薄膜,最后发展到超柔性、可拉伸的一维(1D)纤维。与2D薄膜和3D块体相比,纤维电极在弯曲刚度方面能够与超软的
学位
氢气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电解水制氢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一种有前景的制氢方法。开发高效稳定的析氢催化剂来耦合性能优异的析氧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电解水产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由于镍基催化剂析氢活性相对较高、储量丰富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然而,镍基催化剂在长期析氢过程中氢化物的形成会导致其性能衰退。因此,有必要解决镍基催化剂在长期析氢过程中的
学位
过渡金属碳酸盐(TMCO3,TM=Fe、Co和Mn等)材料由于其高的储锂比容量,以及制备工艺简单、材料绿色环保且低成本等优点,被认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之一。但是,碳酸盐基负极材料在电化学储锂过程中存在不可逆容量高、体积变化剧烈、材料易粉化等问题,导致其差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碳酸铁(FeCO3)负极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合成工艺,进一步选取具有高导电
学位
目的 研究不同厚度的7050-T7451铝合金板材疲劳性能表现出的厚度效应。方法 试验件从3种厚度规格(75、150、203mm)板材的不同厚度位置取样,采用成组试验法进行3级应力–疲劳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发现并总结材料疲劳性能随板材厚度及取样厚度位置变化的演化规律。结果 所有厚度规格板材的表面层材料的疲劳性能均为最优,且不同厚度规格板材表面层材料的疲劳性能差异较小。当板材的厚度较薄(75 m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