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社会地位认同对居民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个人占有资源的激烈竞争和社会阶层间的频繁流动,在社会结构向现代化转变的同时,居民间自身社会地位的认同差异也不断增大。合理的社会结构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竞争的公平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大力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了解现代化社会结构下不同居民群体间的社会地位认同差异是否会对其创业产生影响也将更具现实意义。而目前来说,主观认同上的差异是否会对居民创业选择造成显著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和论证。基于此,在梳理已有相关文献和阐述创业和社会地位认同概念的前提下,本文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对居民主观社会地位认同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
  首先构建因变量为居民是否从事创业活动以及核心解释变量为居民十年前自我社会地位认同水平的二元Probit模型,模型中同时控制受访者个人特征、家庭社会学特征、宏观经济特征以及地区特征等因素。其次,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家庭所在居/村委会内部其他居民阶层认同的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构建IV_Probit模型进行解决。此外,本文分别通过变更核心解释变量测量方法、重新定义核心解释变量以及更换回归模型和排除极端值共四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探讨中,本文分别对创业类型、城乡地区以及体制内外做了异质性分析,对社会信任感、居民幸福感以及宗教参与度分别做了中介效应分析。最后,本文根据所得到的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意见以及研究展望。
  研究表明:(1)居民主观社会地位认同水平对其创业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地位认同感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居民选择创业的概率;(2)在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后,计量结果仍然显著为正,结论依然成立;(3)在稳健性检验中,四种检验方法下给出的回归结果与之前结果均较为接近,稳健性检验通过;(4)异质性分析过程中同时发现,居民主观社会地位认同感对创业选择影响程度在不同居民群体间也有所不同,相对于“机会型创业”、“城市地区居民”以及“体制内家庭”,居民主观社会地位认同感对“生存型创业”、“农村地区居民”以及“体制外家庭”人群产生的正向影响更大更显著;(5)中介效应分析研究中发现居民的社会信任感以及自身幸福感在影响创业选择过程中均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而居民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繁程度却具有显著的遮掩效应。
其他文献
自“股利之谜”提出以来,股利政策一直广受学术界的关注。从股利无关论、代理成本、信号传递理论到现代与行为金融学结合的股利迎合等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股利发放的动机,使股利政策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另外,部分学者从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分析了公司的股权结构、生命周期、成长性等内部因素及外部的宏观政策、经济状况、融资问题等市场特征对股利支付的影响,这些发现丰富了股利政策的研究,阐述了股利政策的各种影响
学位
非金融类企业的金融化行为既可能对企业在生产或者经营领域的投资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极有可能对企业产生一种负向的影响,导致非金融类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或者经营方面的实际投资规模大大偏离最优的投资规模,最终导致企业出现非效率的投资。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市场竞争以及融资约束两个方面,研究非金融类企业的金融化投资行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在不同产权性质、行业分类下金融化的影响效应是否具有一定的差
学位
随着生态环境对经济效益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愈发显著,生态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金融业与环保业共同发展,产生了“绿色金融”。一方面绿色金融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各参与主体存在利益不均衡,因此充分协调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消费者四个参与主体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关键。  本文首先对绿色金融
据国际能源署报道,2018年全球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了1.7%,总量达到331亿吨,创历史新高。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许多国家已开始采用碳排放交易机制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GHG)排放国。现阶段,我国初步建立了以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为基础的碳金融市场。碳金融市场是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它的运行情况可以反映价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越来越强化协同发展的一面,但也必然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一面。新一轮电力改革背景下,电力产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推进,能源资源的协同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而电力能源资源的协同必然会通过区域电力市场的途径实现。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竞争态势在我国的电力行业发电领域已经开始形成。发电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
学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然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要求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质量。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价格不断推高,相比于2007年,2017年中国城市平均地价为4276元/每平方,扩大了2.8倍。土地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外资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否会对FDI的流入产生抑制作用,在此基
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铁提高了区域可达性,扩大了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自中国进入“高铁网络”建设时代,高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正外部性,高铁相比公路和铁路而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更大的空间外溢效应。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技术创新外溢在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欠发达地
学位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现实中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往往通过核心企业的增信行为来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然而,一方面很多供应链是不存在资信较好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核心企业也可能面临资金约束问题而无法帮助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因此,双向资金约束型供应链的融资问题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在双向
学位
自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以来,中国高速推进高铁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超过2.5万公里,使我国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在国际社会中已经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高速铁路体系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区域的经济格局和城市的空间形态。因此,在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高速铁路沿线区域和城市的产业布局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在全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同时,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195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使得城市和乡村人口在户籍上产生了分离,城市和乡村逐渐出现分割,随之而来的是在户籍制度影响下我国出现的城乡二元结构。由此带来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不断严重,即使在全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持续扩大,中国经济一直面临着经济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