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质C5二元醇合成与转化制备共轭戊二烯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轭二烯是一类含有π-π共轭结构的烯烃,独特的碳骨架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反应性和可官能化性。其中,短链共轭二烯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异戊橡胶和顺丁橡胶等,在弹性体、润滑油、医药用品和光刻胶等方面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生物质基丁二醇的发展,激发了其下游产品丁二烯合成技术的广泛开发,而共轭戊二烯的生产仍极度依赖石化资源。共轭戊二烯主要来源为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副产的碳五馏分,利用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通过物理方式分离和提取(如萃取蒸馏),但工艺流程长、碳五资源产地分散,且批次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以碳五分离法大规模合成戊二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石化资源日渐消耗、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绿色化学理念和碳中和政策都要求我们寻求可替代的绿色资源和可持续性的化学合成法制备戊二烯。生物质资源作为产量大、可再生的碳中性资源,具有极大的潜力作为石化资源的补充资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石化资源。生物质衍生的小分子平台化合物已经构建了常用低碳化合物的合成网络,烷基二元醇便是其中重要的化合物之一。据报道,碳五二元醇可由多种生物质平台化合物转化而来,如糠醛、糠醇、乙酰丙酸、戊内酯等。利用羟基消去反应形成C=C的策略,丁二醇合成丁二烯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因此,烷基二元醇极具潜力成为下一代合成双烯烃的原料。更重要的是,此类二元醇作为连接生物质资源和石化资源依赖度大的共轭二烯的桥梁,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合成共轭戊二烯。1.羟基所在碳骨架上的相对位置决定消去反应的难易程度及产物组成与分布,1,3-二元醇是合成共轭二烯的优势结构,与副反应分子内脱水成环相比,该类二元醇在羟基消去反应中倾向于形成稳定的共轭结构。文献调研表明,3-甲基-1,3-丁二醇可能是合成异戊二烯的中间物种,并已有合成此二元醇作为异戊二烯前驱体的报道。本章工作,利用可由生物质衍生物转化而来的2-丁酮和甲醛,通过两步法制备了结构相似的2-甲基-1,3-丁二醇,所述两步法包括羟醛反应合成4-羟基-3-甲基-2-丁酮和催化加氢反应合成目标碳五二元醇,接着以此二元醇为前驱体采用常规固体酸催化剂(杂多酸和二氧化铈)在较温和条件下完成羟基消去反应,合成异戊二烯,总体收率高达78%。本部分工作重点是设计合成高效加氢催化剂,对含甲基侧链的羰基化合物催化加氢,完成羰基向羟基的转化,制备可作为异戊二烯前驱体的2-甲基-1,3-丁二醇。通过等量浸渍法合成了 Ce改性的Pt 基催化剂,Pt-Ce/Al2O3 和 Pt/Ce/Al2O3。结合 XRD、Raman 和 H2-TPR 等表征手段,明确了 Ce改性剂对Pt粒子尺寸、分散性以及相关氧空位浓度对氢气活化和活性氢物种转移能力的调节作用。2.利用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合成戊二醇时,一般形成1,2-戊二醇、1,4-戊二醇和1,5-戊二醇,从碳骨架结构和羟基所在位置角度考虑,其中1,4-戊二醇具有通过羟基消去反应直接合成共轭戊二烯的可能。与2-甲基-1,3-丁二醇相比,1,4-戊二醇的碳链结构更长且两羟基在碳链上距离更远,可能引起更多的副反应,因此,以1,4-戊二醇为底物时,催化剂对副反应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部分工作,制备了负载型Ce/ZrSi催化剂,催化1,4-戊二醇脱水,较高选择性地合成了间戊二烯。通过停留时间实验,提出本转化过程包含两条平行反应路径,分别为直接路径(两羟基直接消去)和间接路径(经中间物种2-MTHF开环脱水),结合催化数据证明了本体系中直接路径占主导地位。中等强度Lewis酸作为活性中心,起主要催化作用,其可能来源归属为Zr-O-Si结构和Ce物种引起的氧空位,特别是氧空位对含氧基团的吸附活化,赋予了催化剂较好的催化性能(间戊二烯收率约60.03%)。3.Ce/ZrSi催化1,4-戊二醇脱水时,较好地控制了分子内脱水成环副反应的发生,但伴有接近15%的1,4-戊二烯形成,说明亚甲基碳原子(4位碳原子)上羟基两侧的β-H均可发生消去反应,从此角度考虑,间戊二烯和1,4-戊二烯的形成属于羟基消去时两种β-H的竞争脱除过程,为获得更高的间戊二烯选择性,有必要对β-H进行选择性活化和消去,抑制1,4-戊二烯的生成。为此,本章工作采用碱性改性剂硝酸钾,通过同步浸渍的方式对Ce/ZrSi催化剂修饰,高选择性地消去亚甲基上的β-H(3位碳原子上的氢),使1,4-戊二烯收率减小至1.34%,间戊二烯的选择性和收率提升到74%以上。通过NH3-TPD、CO2-TPD、Py-IR及竞争吸附验证实验等多种手段考察了催化剂酸碱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酸碱协同催化机理,其中酸位点为中等强度的Lewis酸,碱位点为较弱的碱性位,两者分别活化羟基和β-H,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需要酸碱两种活性中心含量达到一定的平衡。此外,通过捕获和检测中间产物,推测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并结合催化活性规律深化了对羟基和β-H消去行为的理解。
其他文献
图像识别模型的训练依赖于海量的标注数据。然而,由于多种外部因素例如拍摄视角变化和背景噪声的影响,不同数据集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将不同的数据集视为不同的域。在一个域上训练得到的分类器可能在另外一个域上有较差的性能。因此,跨域技术希望尽可能利用多个域内不同类型的数据,使之适应于不同的数据分布,从而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设备、不同环境的不同需求,获得在每个域以及未知域性能最优的模型。目前已有针对跨域问题的多
学位
<正>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活动,具有重要、特殊的意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学校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其中,以达到"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的目的。这其中,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关乎学生身份认知的转变,决定了其一定时期的行为与价值观的阶梯性成长,至关重要。
期刊
自4G商用以来,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5G及后续演进的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通信速率需求。然而,以2.4GHz为主的地面通信的频谱资源几近枯竭,基于毫米波的通信技术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毫米波频段可利用带宽大,能有效解决当前频谱资源受限的问题。毫米波频段相比于低频段具有短波长、高路损、高阴影衰落、易堵塞等传播特性,因此,毫米波通信经常与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M-MIM
学位
纳米抗菌材料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应对细菌感染的挑战提供了新的途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及物理化学性质,能够广谱或选择性地杀死细菌,且不受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同时拥有较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然而,尽管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优异且部分已经投入临床实验中,纳米抗菌材料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以下问题,如抗菌活性不尽人意、生物安全性有待提高及对抗菌机制了解不充分等。因此,对新型高效纳米抗
学位
射频波系统是当今多种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频率在低混杂频率范围的射频波,即低杂波,由于其有着较低的频率,同时可以通过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线注入等离子体,因此在诸多装置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起,人们就对低杂波共振加热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如今,在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上,人们主要利用低杂波的朗道阻尼机制来产生并维持环向电流,这是实现托卡马克稳态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尽管人们在当今磁约束装
学位
电离辐射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射线对肿瘤细胞产生的损伤效应来将其杀灭。电离辐射不仅可以对细胞产生直接作用,能量直接沉积DNA等生物大分子引起电离和激发造成损伤,同时还会产生很高活性的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间接作用造成损伤。但是目前研究关于辐射对细胞作用的早期过程并不清楚。灵芝作为传统名贵中草药,在临床上也广泛使用。灵芝酸(Ganodericacid)是从灵芝中提取的重要药效成
学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中,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和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是实现超高系统容量的关键技术。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既是MIMO空间复用增益提
学位
聚烯烃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热塑性塑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受到广泛关注,应用领域无处不在。聚烯烃化学稳定性好,因此很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使用后废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传统的聚烯烃废弃物处理方法就是填埋和焚烧,但是往往会造成污染,更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处理方法没有实现物料循环,发挥材料剩余价值,因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目前,采用物理回收会面临材料性能下降的问题,导致回收产品降档使用
学位
高温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测量是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的重要诊断课题。本论文聚焦未来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上的温度和密度诊断,为解决现有诊断的不足,提出了新的诊断设计,完成了双膜软X射线荧光成像诊断和光纤干涉仪的研制。首先,本论文研制了适用于高温等离子体温度剖面诊断的软X射线荧光成像诊断系统。在高温等离子体中,由于电子加减速产生的韧致辐射为软X射线波段,辐射功率同时包含等离子体温度密度等信息。传统双膜法测量等
学位
癌症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可以调控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虽然临床上已经使用了几种免疫治疗药物来治疗癌症,但是某些患者存在的“冷”肿瘤的情况导致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率低,同时潜在的免疫脱靶等不良事件也使肿瘤的免疫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凭借肿瘤内蓄积和释放等方面的优点,纳米药物为促进安全有效的免疫疗法的临床转化提供可能。纳米医学得益于EPR效应介导的被动靶向和肿瘤表面高表达的特异性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