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左翼诗歌理论的建构(1928-193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cat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最初的无产阶级诗歌创作,到之后的普罗诗歌运动,再到左联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以及四十年代的政治宣传诗,都属于左翼诗人的活动。作为新诗史上不容忽视的一股诗歌发展脉络,以及整个左翼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左翼诗潮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进行着对诗歌创作方式、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以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本文将从左翼诗潮的兴起谈起,重点论述1928年到1935年之间,整个左翼诗歌理论的建构,并结合部分具体作品,探讨左翼诗歌理论在指导诗歌创作和评判诗歌价值方面的得失。  论文第一章以左翼文学思潮为背景,介绍了左翼诗潮的兴起和形成,初步呈现出左翼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以提出左翼诗歌理论的基本倾向和主张。  第二章重点讨论左翼诗歌理论中的“大众化”问题以及“大众化”诗学的变化和形成过程。作为左翼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大众化”诗学其实经过了一个从“化”大众到“大众”化的过程:由最初以民众“导师”的身份教化大众的倾向,到之后融入大众、主动向大众靠拢的主张的转变。  第三章探讨了左翼诗歌理论中的诗歌艺术问题:第一节分析了诗人的“真我”在左翼诗学中的具体内涵,即左翼诗人作为大众的一员、革命的斗士和社会预言家的多重身份;第二节论述了诗歌创作的在借用大众文学形式上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以及在群体化的写作中,诗歌从个人化的抒怀到向外的抒情方式的转变;第三节着重讨论在面向大众和参与革命斗争的要求下,诗歌语言所必须发生的“非诗化”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会给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传播媒介所带来的冲击。  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对左翼诗歌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其得失做了简要的评价。
其他文献
唐文治(1865-1954)是近代一位重要的教育家,曾先后主持南洋大学(即现在的交通大学)、无锡国专长达数十年,培养出众多工科英才与文史大家,为外忧内患的中国输送了大量人才。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捷克女导演薇拉·齐蒂洛娃于“捷克新浪潮”时期创作的三部电影:《世界餐厅》、《野雏菊》、《天堂禁果》,它们也是齐蒂洛娃创作以来仅有的先锋实验作品。齐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晚清时期,由于现实际遇的刺激,学术思想发生了变化,经学逐渐解体,史学逐渐走向学术的中心。在这个时期,梁启超等人号召史学革命,推翻旧史学,建设新史学,史学由此发生新变化。新史学主
作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不仅获得了评论界的认可,在市场上也创造了严肃文学的销量神话。究其原因,一方面帕慕克致力于表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17世纪到18世纪正是汉语近代语法向现代语法演变的关键时期,本文的研究对象——琉球写本《人中画》恰好成书于这个年代,考察其语法特征,对于近代语法向现代语法演变的研究具有重
我国南方春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常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加之种子本身富含蛋白(约40%)和脂肪(约20%),导致南方春大豆种子易劣变。本项目组前期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蔗糖结合
方以智,明清之际的重要学者。近年来,方以智的生平与思想备受哲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然而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方以智《和陶饮酒》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陈芸,字芸仙,号淑宜,自称“道山女子”。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宣统三年(1911)卒于北京,终年27岁。陈芸从小随侍母亲薛绍徽,深受薛绍徽的影响。  陈芸的《小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