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郁闷心理,受到了公众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以前研究者对大学生郁闷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借用相邻的概念来解释。被借用最多的概念是抑郁和焦虑。另一类是联系对大学生的生活生存状态及生态环境,进行独立的说明或者借用抑郁、焦虑等概念进行说明。很显然,前一类人没有把郁闷看成一个独立的心理现象;后一类人看到了大学生郁闷独立的一面,应该说与前一人相比有进步。但不管是借用邻近的概念,还是新提出的说明显得都很零散,并没有对我们理解“什么是郁闷”提供有效的帮助。大学生郁闷亟待深入探讨。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操作性定义:大学生郁闷指的是一种复合烦乱、忧愁、无聊、压抑等多种表现的负性情绪状态,是大学生适应压力环境的自然结果,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其对大学生生活功能产明显的不适影响时,就演变成由郁闷为主要症状构成的综合征,称之为郁闷综合征,是一种异常状态。根据操作性定义,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大学生访谈以及与专家探讨编制了大学生郁闷初步问卷。用该问卷调查了1007名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将数据随机分成两半,一半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郁闷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条件下,我们得到如下结论:1、大学生郁闷包括四个维度:忧虑感、活动性、意义感和睡眠问题。2、大学生郁闷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做大学生自我测评的工具。3、从总体上看,郁闷只是大学生适应环境的正常反应,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应该引起重视。忧虑感、活动性和问卷总分的平均分大于2,小于2.5;意义感和睡眠问题的平均分在1.5到2之间。标准差在.76到.88之间。样本中有19%-35%的人报告从未郁闷过;46%-57%的人报告有轻度郁闷;11%-23%的人报告有中度郁闷;而4%-8%的人报告有严重郁闷。4、大学生郁闷的在性别、专业和年级上的特点。首先,三阶交互作用不显著。但年级与专业在活动性这个维度上的二阶交互作用显著。具体是理科生中一比三、四年级得分高,三年级得分比四年级高,二年级最低。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一年级时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其次,性别、专业和年级的主效应总体上不显著。